【#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欢迎阅读!
莘县一中高一历史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目标导学】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知识导学】 一、赫鲁晓夫改革 (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____________计划指标;
(3)调整所有制结构:对企业实行__________和承包,并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部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_______________或建立家庭农场。 3、存在的问题:
①经济改革缺少__________________和相应的_____________;
②坚持传统做法,优先发展_______________,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1、背景
(1)二战后,_______________ 的弊端日益显露: ① 导致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低。 ② ,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赫鲁晓夫上台,地位巩固。 2、内容
(1)农业:①对农产品实行____________,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_________________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________________。
(2)工业:①将部分中央企业的____________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②给企业部分权利;
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____________,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评价
(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________,取得一定成效。
(2)对斯大林模式缺乏_________________,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最终失败。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1)在企业管理方面: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②坚持_______________管理,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③运用_______________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2、结果
(1)在其任职内,苏联的_______________与美国匹敌。
(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___________、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内容:(1)改革的重点是用____________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4、结果:未取得预期成果,并转向______________,终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问题导学】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
莘县一中高一历史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后练习】 7、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
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2.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3. 2006年底,据俄罗斯权威民意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的民调显示,勃列日涅夫是仅次于普京的声望最高的领导人。61%的受访者认为其执政时期是二战后苏联(俄)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民众怀念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主要理由是( )
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光 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D.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4.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5.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6.《苏联改革30年,无处纪念只有祭》:回顾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新概念迭出,所提愿景振奋人心。而中国改革显得就事论事,冲击力不足;苏联有“500天计划”改革方案,而中国长期改革的目标也只是“小康”;当苏联人期待一步跨进西方式发达社会的时候,中国“慢腾腾”
地提出改革要分三步走,继续强调自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该该则材料强调改革需要( ) A.对原有体制全面突破 B.有远大的愿景和目标 C.循序渐进、尊重规律 D.特别关注民众的诉求
7.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
2003年3月4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材料二: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材料三: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1)材料一、三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173dfc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