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典诗词与建筑意象之美》,欢迎阅读!
古典诗词与建筑意象之美
摘要: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浓缩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建筑孕育诗词,诗词描写建筑,诗词与建筑虽然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它们仍具有相通之处。通过对多首古诗词的赏析,不难发现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共同发展的。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古典诗词,归纳其中蕴含的建筑意象之美,并以此启迪当代的设计智慧,试图呼吁在建筑设计构思中,展现中国文化的源,突出建筑设计中的诗意化创作。 关键词:古典诗词;建筑意象;当代设计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东方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不仅彰显了中华文明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保存了当代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国文学的形象代表。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亦作为一种东方特有的文化与哲学,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建筑史的发展。随着历史发展脚步的不断迈进,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建筑孕育了诗词,因此诗词的结构形式便具有了建筑的美感;诗词描写了建筑,所以古典建筑也就有了一股诗词的书香韵味。纵观浩瀚的历史,无论是大到城市规划建设,还是小到一处宅院的空间组织,处处都能寻觅到两者的踪迹。 一、古典诗词中的建筑意象 1) 宫殿与楼阁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体现了南宋抗金派对抗金必胜的坚定信念,其中“流东”一词从侧面暗示了“金中都宫殿”这一建筑意象。“金中都宫殿”是中国金代主要都城中都的宫殿。金朝宫殿仍按“前朝后寝“规制布局,大安殿是前朝主殿,仁政殿则是后寝主殿。两殿都是工字形平面,由两殿的前殿通过中廊连接后殿。
《水龙吟?春恨》和《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中的两个 “南楼”,则分别描写了今江州的庾楼和今武汉的黄鹤楼。江州庾楼因流传庾亮赏月的故事而闻名,楼下有三啸堂,楼南有一古槐,唐末便为江州名胜;黄鹤楼坐落在蛇山顶,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主楼周围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2) 府邸与民居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是唐代皇帝李隆基前往曲阜孔府祭拜孔子时所写。结合史料并仔究诗中所写,“曲阜孔府”的建筑形制跃然纸上。孔府建筑遵从了我国传统建筑群中贯轴线,左右对称的原则,布局严谨,是我国衙宅合一的范例;《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中的“楼台”即指宋代“相府”。宋代贵族官僚的宅第仍沿用汉以来前堂后寝的传统,外部建有乌头门或门屋,而后者中央一间则往往用“断砌造”,以便车马出入。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中“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一句,则提到了北方游牧民族习惯居住的“毡房”和汉代供来朝邻族﹑邻国的使者所住的馆舍——“蛮夷邸”。毡房,作为“因地制宜”的特色民居,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具有坚固耐用、住居舒适、防地震等特点。而“蛮夷邸”,作为馆待边疆及外国民族的场所,是汉代对八京四夷蕃客接待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旅店与驿站
《灞上秋居》中作者寄居寒舍,境遇凄凉,但简单的语句却能让我们切实走
近古代旅店。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唐都长安的旅店业是长安城中最为普遍的行业。长安旅店主要集中在朱雀街东的东市及其周围的坊内,可分为官办旅店、民间私人旅店和寺院旅店。
从《孤雁?其二》中的“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一句可看出塞外驿站的情形,也反映出驿站在古代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古代驿馆位置规划合理,数量逐朝递增。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增多,驿站高度发达,完全取代了之前出现的邮亭、传舍,逐步达到“邮驿合一”的阶段。 4) 桥梁与湖泊
《楚江怀古?其一》通过描写秋意正浓之时“洞庭湖”的寂寥景致让我们能清晰感受到洞庭湖及周边例如岳阳楼等等一系列历史名胜给人带来的历史的沧桑感;《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中的“第四桥”则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通过诗中的描写,我们不难看出北宋科技的进步为其建筑和桥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桥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涵盖了所有中国古代桥梁的类型,且建设的桥梁数量庞大,建设水平已达到新的高度。 二、建筑意象蕴含的人文思想
1) 反映先人对美好环境的追求,抒发他们建功立业、励精图治的人文理想 《水龙吟?春恨》整首词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今昔对比之下的“南楼”。整首词的基调是伤春念远。上阕写春光烂漫,又作转折,说春色如此美妙,却无人欣赏。下阕开头既已点明全词的“念远”主旨,后又回到眼前,烟月迷离,子规声咽,一片凄清景致。作者通过眼前的迷惘景致,抒发了对于往昔美好环境的追忆并寄托了作为南宋气节之士的恢复之志。
2) 体现建筑及社会现状,蕴含丰富的对人生、对社会的认知与情感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灞上秋居》充分展现了诗人在灞上寺院潦倒寄居的寂寞孤独。所写之景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唐代长安寺院已然成为了清贫学子的寓居之所。通过诗中的描写可推知,长安寺院大多院落宽阔,房舍众多,环境十分清幽,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寺院旅店不以营利为目的。也正是这样,才得以吸引了长安城中人数众多的举子。他们借住寺院,一来寺院清净,便于专心攻读;二来一些较为清贫的读书人借住寺庙,可以寄宿,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因而寺院旅店很受长安举子的欢迎。 三、古典诗词与建筑之间的联系 1) 诗词与建筑的相似性
诗词起承转合的结构具有与建筑结构相似的美学构成。建筑本体是静止的实物,由砖、石、瓦、木等同样静止的实物构成。然而通过建筑师对门、窗、房间、过道、楼梯等结构的排序设计,就能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建筑空间,同时与外在环境相呼应,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这样,建筑本身也成了一个小宇宙,上下四方与古往今来融为一体。基于这样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到诗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的特点。举个例子,马戴的《灞上秋居》中“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一句,就把空园、白露、孤壁、野僧这四个互不相干的意象通过建筑式的有机安排而营造出内在的隽永意境。这就是诗词所具有的建筑美学特色。 2) 诗词与建筑的互补性
长期以来,诗词歌赋与建筑之间互相依存,互为补充。诗词歌赋作为精神形式,它影响了作为物质形式存在的建筑的营建和发展。诗词歌赋随当时当地的景观环境而产生,一旦成为了名篇便世代传诵,咏吟至今。为了继续延承和完善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14e6729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