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酒诰》中殷鉴思想的内容

2023-01-24 02:03: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酒诰》中殷鉴思想的内容》,欢迎阅读!
殷鉴,浅析,思想,内容
浅析《酒诰》中殷鉴思想的内容

《酒诰》作为《周书》八诰之一,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戒酒令,是周公针对殷人酗酒,总结殷亡历史的基础上发布的诰词。但周公却不是第一个提出“禁酒”之人,在中国历史上,夏禹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相传“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绝旨酒”意为自己不饮酒,但禹作为最高统治者,所提“绝旨酒”的目的绝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要表明自己不被美酒诱的品性,同时大概也有禁止民众过度饮酒的想法,但最终的目的无非是要整顿社会气和维护王朝的稳定。

蕞尔小邦周虽承天命取代了大邑商,但周并未沉浸在立国的欢乐中,取而代之的却是惶恐和不安。立国之初,小邦周要如何兴盛似曾经的大商殷,并能永保国运成了当政者思考的问题。为避免覆国厄运,必须察时鉴史,认识前代兴衰的经验教训。周人代殷而有天下,对殷商兴亡的历史可谓非常的留意,所以周人用一个专门的词“殷鉴”来表达这种思想。《尚书·召诰》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诗经·文王》中亦曰:“宜鉴于殷”,《诗经·荡》中更言:“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类殷鉴的思想在先秦典典籍中可谓俯拾皆是,《尚书·酒诰》一文虽为一篇戒酒令,但亦充满了殷鉴思想。

殷末贵族嗜酒成风,丧乱了家国。商纣又不务政事、自恃天命、酗酒成瘾,天下化之。而卫之所封地染恶尤重,周公封康叔以其地,故作书诰以教之。分封康叔于卫时,周公刚刚平息了三监叛乱,为确保身负重任前往殷商故地就国的康叔不负使命有效约束部下,避免沾染殷商故地酗酒恶习和重蹈商王纣酗酒亡国的覆辙,教导康叔禁止部下酗酒,使民皆崇尚节俭,并使统治者能保民戒奢,以此来防止周族的腐败堕落,于是就有了《酒诰》一文,其文章里面有很浓厚的殷鉴思想,下面就其殷鉴的内容作一简述。 一、以德配天,禁官饮酒

《酒诰》中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周公在《酒诰》中认为,正是因为商纣王等一干统治者们酗酒奢靡,丢失了德行,而这种无德也影响了他的臣民,所以天才收回了天命,对殷商降下了责罚,因此周获得了天命,故商灭周立可谓天命。周公在讲天命时虽承认君主的权力来源于上天的恩赐,但是通过反思殷商的灭亡,其得出了天命不予常的观念,并时时告诫当权者要修德,以德配天,只有这样上天才不会降下惩罚,王朝的统治才会长久。因此周朝的統治者认为天虽主宰王朝的兴亡或者由天选立君主,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将国家的兴亡与统治者的行为联系起来,如果统治者暴虐无德就会失民失国。

故周公在《酒诰》中告诫康叔,酒非好物,将其与国家的政治联系起来,认为酒虽在祭祀时可饮,但也要以德性进行节制,不能喝得酩酊大醉,以免失态失仪,贻笑世人,即“慎酒”。如若酗酒,其定将败坏人们的品德,丧乱大小邦家,重蹈商灭的覆辙。


司马迁对周公发布《酒诰》的用意多有分析,其不仅《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言:

“收殷余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乱,酒材是告。”并在《史记·卫康叔世家第七》中也言:“周公旦惧康叔齿少……告以纣所以亡者以淫于酒,酒之失,妇人是用,故纣之乱自此始。……故谓之《康诰》、《酒诰》、《梓材》以命之。”实乃鉴殷告诫当政者之作,意欲防微杜渐。

《酒诰》中周公提到的告诫对象一乃“庶邦、庶士越少正、御史”;二乃“小子、有正有事”;三乃“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四乃“殷遗、侯、甸、男、卫诸君等”;五乃“司民”。显然,周公的戒酒令虽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而颁示的,但其约束的重点首先是统治阶层。故禁酒首从官吏之身抓起,《酒诰》结尾在此告诫:“王曰:‘封!汝典听朕毖。勿辩乃司民湎于酒!’”官吏参与国家的统治,其若沉湎于酒,伤德败性,必会引来杀身之祸,故禁止百官酒后狂言,议论朝政,这对国家的命运和政权的稳定有直接的关系。

二、去奢行俭,保民之本

殷商末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荒淫无度,且绝大部分人沉湎于酒,不知稼穑之难,不明耕作之艰,浪费之多,实难想象。周公鉴于商朝灭亡的原因,还出于节约粮食的考虑,将饮酒行为与治道兴亡直接相连。《酒诰》中周公反复告诫其子孙后代要“惟土物爱”不得浪费;牢记“祖考之彝训”,并要戒酒行德,使手足勤劳,专力黍稷,使他们养成节俭戒奢的习惯。

周公能遵先王之法,提倡俭以足用、务农重谷。周公深谙“民以食为天”之理。在其看来把大量的粮食作为原料来大肆酿酒,剥夺民之果腹之物的做法,实乃桀、纣之识,是执政者的大忌,也是亡国的前兆,有识之君断不可为之。以此为鉴,故周初统治者反复强调“知稼穑之艰难”,这是周初实施“德政”的切入点。政治家周公熟稔治国之道,明白只有节俭戒奢,才能保有民众,所以周公在诰辞中反复讲来,希望以此警示后人。 三、御民有术,稳固政权。

在商朝绝大多数的奴隶主对待奴隶十分残暴,殷商时期的“人祭”和“人殉”制度就是其残暴程度的映照;再者殷商统治者因没有处理好战争俘虏的奴隶安置问题,导致大量的奴隶反水、发动暴乱,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故鉴于当时遗殷对西周的统治依然有着不满和怨恨,为了防止发生叛乱,周初的统治者必然会十分重视对殷商遗民的治理的问题。因此周公在发布告辞时借鉴殷商的历史,所以在《酒诰》中,他对殷遗民与周人纵酒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周人群饮,则“勿佚”,“予其杀”,而殷人纵酒,则“勿庸杀之,姑惟教之”,这也反映了周公为巩固政权而教育引导殷人服从其统治的良苦用心。事实上,周取商而代建国以来,如何管理实力远超于自己的殷遗民,成了周初统治者首要思考的问题。假如残暴的对待遗殷,必将激起他们的反抗心理,那么平息了三监叛乱后的平稳日子也将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又将是国家的动荡不安,最终难保周不会重蹈商的覆辙。如若能很好的安抚遗殷,并对其采用怀柔的策略,慢慢的消磨掉其反抗的情绪,国家的政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143bc06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2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