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词鉴赏:【宋】朱熹《秋月》》,欢迎阅读!
诗词鉴赏:
《秋月》 【宋】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作者有争议,据说,《千家诗》将其误题为程颢,实际应为朱熹。
题为“秋月”,但诗的每一句似乎都与月无关,难道是因为题目也给误传了?当然不是,一起来看。
首句“清溪流过碧山头”,用语简单平实,但所表达的内容却很丰富。“青溪”从“碧山头”流过,这本身没什么稀奇,但结合次句,我们会发现,作者写的其实是“碧山头”在清溪里的倒影,这样一来,月的皎洁特指就必须立刻体现出来,否则你根本看不到溪水和青山的倒影。
“空水澄鲜”,大致化用了谢灵运“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诗境。谢灵运描写的是白昼景象,而朱熹直接时间拉到了夜晚,如果月色不够明媚,天空自然不会与溪水“共澄鲜”,更不会出现“一色秋”的景致。所以,次句也是在从侧面描写“秋月”。
到了第三句,诗开始转向抒情。“隔断红尘三十里”,是什么把作者和红尘隔断了?是清溪,是秋月,还是作者自己?
据了解,清溪幽远,与有人家的地方相隔大约三十里,故称“隔断红尘三十里”。当然,如果作者此刻没有一个飘然物外的心境,即便远离红尘三千里,也不会有“隔断”之感。
末句“白云红叶两悠悠”以景结情,有种悠悠不尽的情致。“白云”、“红叶”,一上一下,色彩对比鲜明,我们很难想象它们一同出现在秋夜里是种什么样的景象,作者也没有细写,只用了“悠悠”一词,并且是“两”悠悠,好像在写不同的人生形态,又好像在写同一人生的两种状态……
回过头来看,碧山、白云、红叶,都仿佛出现在白日晴空之下,实际上,正是明净的秋月才模糊了昼夜的界限,才让我们看到一个斑斓的、澄鲜的秋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122619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