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女性问题研究综述

2022-12-08 20:25: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灾后女性问题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综述,女性,研究,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灾后女性问题研究综述

作者:杨梓嫣

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6

要:女性問题一直以来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而灾后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尤其值得探讨。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进行梳理,探析灾后女性生存与发展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灾后两性发展问题的探讨与问题解决、增强灾害适应性预防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灾害社会;女性问题 一、研究进程

1978年,美国学者提出贫困女性化的议题,妇女与贫困开始得到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发展实践者的关注。研究与实践领域对自然灾害与性别问题的关注持续发酵,使妇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整个80年代国际社会的热点议题。80年代开始,关注女性与自然的天然联系的女权主义出现,生态女权主义在承袭女权主义主要理论与主张的同时,突出了从女性角度来认识生态系统保护和重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90年代以后,社会性别与发展理论成为国际上妇女发展与实践的主流思想,开始关注自然灾害中两性经历的差异。例如1997年在关于印度拉杜尔地震研究中,Krishnaraj M全面讨论了两性灾害伤亡率的差异,以及灾害对两性健康影响的差别、政府的安置策略对两性的影响。21世纪全球自然灾害频发。2004年印度洋海啸与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灾后重建规划问题的学术讨论与研究骤然增加,促使自然灾害领域的研究者们,从对灾害本身的关注逐渐扩展到对灾害预防与风险减轻、灾后恢复与重建等整个灾害过程的,以及女性在灾害管理与灾后恢复重建中的能动性方面。

中国的自然灾害情境下的性别研究发展过程与国际社会的发展脉络几乎一致,但主要研究成果则乏善可陈。在中国,对自然灾害问题的系统性社会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中国的性别与贫困研究逐步得到关注。1998年洪灾、2003年非典,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害在成的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以及举国救灾的热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灾害与灾后重建问题研究的进展。近年来,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关注,自然灾害也越来越多被认为是气候变化所产生的极端性后果,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妇女问题的研究 二、灾后女性问题研究集中领域

国际国内对于灾害两性问题的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灾害死亡率差异

许多自然灾害死亡率的统计数据结果都显示,在绝大多数自然灾害中,女性的死亡率一般要高于男性。Keiko Ikeda基于性别视角对1991年孟加拉飓风中的人口损失和脆弱性差异及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进行了专门研究,指出性别在自然灾害伤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两性脆弱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紧急情况下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家庭决定权的把握。Eric Neum ayertThomas Plimper通过对1981-2002141个国家灾害性事件中两性平均寿命的样本调查发现,自然灾害对使女性平均寿命降低的程度比男性更大。但也有相反的情况,Thomas Songer等人对1994-2000在雷暴灾害中男性的死亡人数为妇女的两倍之多,原因可能是男性的工作环境更多在户外,或者男性喜欢在不良天气下进行各种冒险活动。 (二)灾后重建中的性别脆弱性

Akerkar.S分析了2004年印度洋海啸对妇女获得资源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影响发现,两性在灾后获取救济、医疗卫生资源、生活资源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就自然灾害对于两性健康影响的研究国外学者提出了二次压力的概念,用来评价灾害发生之后的灾后恢复阶段对两性健康产生的影响。灾害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可分为初次压力和二次压力。初次压力固化在许多灾害之中,包括受伤或目睹他人死亡等,而二次压力,例如缺少经济援助、繁琐的保险理赔过程、父母对子女的担心以及灾后基础设施不变等都会在在后产生影响,并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三、总结与思考

通过对国内外灾后妇女问题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中,从传统的对灾害本身的关注,逐渐发展到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再到现在有关妇女在灾后身体、心理健康状况,生活境况与两性灾后发展问题的逐渐演变。但是在研究中对于灾后研究中两性问题研究,尤其是对女性灾后发展问题的研究上非常缺乏,更多停留在身心健康与生活及灾后重建参与社会服务等方向,国际国内在对灾后女性问题的关注上也大多处于两性死亡率差异、灾后身心状况、灾后女性暴力行为、灾后女性参与程度等方面。而对于女性自身灾后经历对身体和心理的一次伤害以及二次伤害从而对其未来生活幸福感、就业状况与发展情况产生的影响及影响机制与对应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受灾地区人群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本身就值得投入大量精力与财力物力进行支持与帮助,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在面对灾害以及灾害带来的恶劣影响时更是需要关注。相信未来在对灾害的研究中,不仅在其经济影响与社会救援上有相关成就,在对人的发展,尤其是灾后女性的自身发展,以及灾后影响灾后女性发展因素分析,充分利用女性力量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状况恢复方面更加有所进展。 参考文献

[1]林志斌.性别与发展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2]董强.灾后性别影响的社会评估[J].四川省情,2008,(9. [3]梁茂春.灾害社会[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4]岑剑梅.论气候变化对妇女的影响及应对[J].妇女研究论丛,201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李小云,黄承伟.汶川地震灾区贫困村恢复发展评估——来自8个贫困村的调研[M].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6]宋守全,邹其嘉,陈英方,张洪由.地震灾害的地震社会研究[J].灾害学.19861212.

[7]周利敏.从自然脆弱性到社会脆弱性:灾害研究的范式转型[J],思想战线,2012,(2. [8]防灾减灾中的社会性别议题[Z].兰州大学行政管理2010.

[9]EnarsonE.Building Disaster Resilient CommunitiesLearning from Community Women[Z]Commi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 Forty-sixthNew York2002.

[10]Krishnaraj M.Gender Issue in Disaster ManagementThe Latur Earthquake[J]Gender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1997,(3.

[11]Neumayer.E.Plimper.T.The Gendered Nature of Natural DisasterThe Impact of

Catastrophic Events on the Gender Gap in Life Expectancy1981-2002[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y2007,(3. 作者简介:

杨梓嫣(1993.11-今),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经济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1185744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