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批评视角下《楚门的世界》解读

2022-12-18 20:29: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原型批评视角下《楚门的世界》解读》,欢迎阅读!
楚门,原型,视角,解读,批评
原型批评视角下《楚门的世界》解读

作者:韩辉

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11





内容摘要:《楚门的世界》是一部隐喻丰富的超现实主义佳作,本文借助原型批评理论析了作品的情节、人物及意象设置。对照其经典原型及现实语境,我们发现:影片将现实喻指藏匿于经典圣经原型,向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沉浸于媒介体验的西方观众传达了反操控、要自由的高声呐喊。

关键词:《楚门的的世界》 原型批评 圣经原型

.引言

《楚门的世界》(英文名TheTrumanShow)又译《真人秀》,由彼得·威尔导演,金·凯瑞主演,1998年在美国上映。影片描述了主人公楚门(Truman)看似安逸实则荒谬的“笼中鸟”困境,并大胆赋予主人公挣脱牢笼、追求真我的勇气。楚门自降生起就被一家电视公司收养并成为一档全球直播的真人纪实节目——TheTrumanShow的主演。他生活的桃源岛(Seahaven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他身边包括父母、妻子、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这档真人秀的演员。桃源岛上装有5000多部摄像机,每天24小时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并在全世界范围内现场直播。楚门从日常的蛛丝马迹中逐渐察觉真相,在克服重重障碍、历经狂风暴雨肆虐后终于成功逃离。这部充满黑色幽默的超现实影片一经上映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强烈关注,并于同年斩获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等三项大奖及奥斯卡最佳导演等多项提名。《楚门的世界》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现实喻指,给观影者带来“笑中有泪”复杂体验的同时也启发了人们无尽的思索。

.原型批评理论

原型批评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西方文论的重要流派,曾一度与马克思主义批评和精神分析批评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原型”一词源于希腊文arche(原初)和typo(形式),意即“最初的形式”。原型批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诺思洛普·弗莱称原型为一种“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意象”(张中载:2003),这些意象是人类文学的主题、叙事和程式象征,可细分为人物、情节、意象等几大原型类型。在其代表作《批评的剖析》中,弗莱进一步指出原始文学模式藏匿于经典神话和宗教仪式中,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则是神话“移位”后的变体(梁工:2010)。在众多经典神话中,《圣经》是西方文学最为重要的母题来源,其经典叙事结构和意象反复出现于大量文学作品中,对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产生了深远影响。影片借用了多处圣经原型,正确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挖掘影片内涵、揭示其隐含喻指。本文拟以原型批评为指导,

从人物、情节、意象三种原型角度解读《楚门的世界》之内涵,以期更好理解作品的隐喻价值。

.《楚门的世界》对经典原型的借用

1.情节原型

原型有强劲的继承性和无限转换性,正是这种求变的组合方式使文学的永恒性与创新性本质得以凸显。《楚门的世界》的基本叙事结构是对“伊甸园”的巧妙移用,主人公楚门的心路历程则与人类始祖亚当的经历颇为相似。他本是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工作稳定、家庭幸福,在真相被揭穿前,生活富足而安逸,就如同伊甸园里的亚当。但对初恋女友Sylvia的思念以及想要探索世界的欲望驱使他一而再地尝试离开桃源岛。当出走的计划一次次被阻挠,机缘巧合之下,深感疑惑的楚门戳穿了看似美好的虚幻,最终逃离了所谓的“人间天堂”,开启了他在


真实世界的新生活。桃源岛化名Seahaven,与英文SeaHeaven(即“海景天堂”)读音相同,隐喻意图明显。由以上叙述不难看出,桃源岛即伊甸园,引诱亚当吞食禁果的夏娃则化身为Sylvia,楚门对应亚当,可泛指所有人类个体。通过对伊甸园叙事情节的变相挪用,影片向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观众传达了这样一个隐含信息:世俗世界是人类的最终归宿,桃源岛上乌托邦式的完美注定短暂而虚幻,逃离是楚门的必然命运,也是每一个人类个体的不二选择。伊甸园中的亚当被迫离开,影片中的楚门却是遵循内心真实的呼唤,不管是出于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儿时理想的执着,人性的本真往往能给人决绝的勇气。

2.人物原型

弗莱认为,人物原型可大致分为善恶两类,如上帝、耶稣是圣经中善的人物原型,撒旦则是恶的典型代表。影片中真人秀节目的导演克里斯托夫身上糅杂了善恶两种原型特征,体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矛盾性。其实,Christof这一人名本身就暗含了人物的双重性格:他的名字形式上可理解为“ofChrist”,即“基督的”;按其发音,又可读为“Christoff”,即“反基督”。耶稣、基督是圣经中最重要的人物原型,“基督的”便是顺应上帝旨意的“善”,

“反基督”则是违反基督教教义的“恶”。Christof一手设计并建成了桃源岛上的巨型摄影棚,创造了岛上的日月星辰、世间万物以及芸芸众生;他坐在高高的圆球上俯视整个桃源岛,足不出户却能时刻掌控楚门的一举一动;他悉心维持桃源岛的盛况,对身居其中的楚门饱含深情;当最后关头楚门执意离去,他苦苦相劝恳求楚门继续留在自己的呵护庇佑下。这一切都刻画了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又满怀爱心的人物形象,而这一形象不难使西方观众联想到圣经中万能、博爱的造物主—上帝。

然而,Christof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在他身上,恶的一面如同善一样体现得淋漓尽致。伪善的表象下是对楚门人权的肆意侵犯。在他授意下,楚门工作生活所经之地全部安装上摄像头,其个人生活完全暴露在公众视线下。楚门就像个透明人,毫无个人隐私、生活空间可言。一切卑劣行径的背后是巨额经济利益的驱使,影片直言,这档真人秀节目的年盈利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国民总值。为了维持高额利润,防止主角“罢演”,节目组不惜扼杀楚门的理想、“溺亡”楚门的父亲、掠走他的爱情。儿时的楚门梦想成为一名像哥伦布一样的航海家,探索世界、发现“新大陆”是他的理想。为了防止楚门离开拍摄基地,Christof设计让楚门的父亲在一次父子航海中溺亡。幼小的楚门深受打击,对父亲的死愧疚不已,并从此对水心生恐惧。青年时期,楚门对节目中偶尔出现的女孩Sylvia一见钟情,节目组多次横加阻挠,并在Sylvia试图说出真相时强行将她拖走。不仅如此,节目组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不间断地给楚门“洗脑”、灌输各种主观意识,持续操控他人生各阶段的观念和行为。而在这种非人道的意识操控背后,牟取高额利润是唯一动机。Christof表面的“善”是为其“恶”的动机服务的。他自诩为上帝,以保护和庇佑之名操控楚门个人意识形态,其行径的本质是反上帝、反基督的。这种强烈对比之下,这一人物形象身上的双重矛盾性更具讽刺意味,其手段之残酷也更令观者不寒而栗。

3.意象原型

荣格曾说:“创造过程,包含着对某一原型意象的无意识激活,谁讲到了原始意象谁就道出了1000个人的声音,可以使人心醉神迷”。(高迎春,洪梅:2013)圣经中的水意象突出地表现了生命、重生以及罪与罚。(蒋栋元:2010)《楚门的世界》曾多次借水推动情节发展。其一,对于童年的楚门,水意味着死亡。幼小的楚门与父亲驾船出海却遭遇恶劣天气,父亲不幸溺水。从此,“水”成为楚门内心难以逾越的障碍,父亲的死更让他终生内疚。其二,成年之后,水象征着楚门内心的恐惧。水的意象第二次出现是在楚门成年后,为了跟踪楚门的内心状况,节目组安排他坐船跨海出差。当楚门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父亲溺亡的画面在脑中翻江倒海,以往对水的恐惧重被唤起,楚门没有勇气上船,最后不得不无功而返。此时的楚门还沉溺于桃源岛的“美好”之中,不能发现其“虚幻”也就难以破除心中障碍。其三,水是重生。影片最后,当楚门试图逃离桃源岛的种种计划纷纷破产,所有观众都以为沮丧的楚门无路可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0b26a44bb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