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10-29 00:08: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音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地理教学,应用,音乐


音乐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科学在客观上具有各种各样的渗透交错,神州山川壮丽,在大量音乐作品中,有不少名曲凝山清水秀、诗情画意于管弦、丝竹之中,使我们从流动的旋律里,领略到山河风光。可见地理音乐是有一定联系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音乐作品,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对音乐感兴趣,通过近几年的运用,有一些不成熟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音乐对于人的思维的丰富、智力的开拓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推动力。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说:在影响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的一把金钥匙。体会一首乐曲带来的意境,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力,思维是理解的基石,思维能力是发展智能的核心,课堂上如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必然能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授中国四大高原之一的内蒙古高原时,可放一首笛子曲《牧民新歌》,通过老师的点拨,就可让学生通过音乐优美的旋律领略到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成群的黄羊和骏马在原野上奔驰的景观。音乐具有非语义性,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促使其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征,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二、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很好的老师,地理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放一首音乐或讲一个与内容有关的音乐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地理教学中平淡无奇的状况,而且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是一种享受,使老师要学生学变为学生主动要求学,这样就可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讲《中国地理》长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开始导入新课时,可放一首《长江之歌》,再配一段长江流域的录像,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比让学生简单地朗读这文字的效果要更好,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打下了基础。






三、渗透思想教育,陶冶性情

俄国著名诗人罗蒙诺索夫说:亲切的歌曲和音乐能唤醒我们的灵魂和培养我们高尚的情感。我国革命



音乐家冼星海也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1999626日,世界禁毒日的主题是亲近音乐远离毒品。可见,音乐在陶冶性情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理科学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育内容,适当通过音乐奇妙的组合,使同学们不仅能学到地理知识,而且使学生得到赏心怡神的音乐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净化心灵,陶冶美的情操,把人带进理想的境界。



四、地理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地理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媒体,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地理知识,音乐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现代媒体教学中,制作电脑动画时,可配一段紧扣教学内容,且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做到音乐和图像的有机结合,将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欧洲西部河流时,其中多瑙河是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以及奥地利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可放一段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她那优美、抒情、流畅的旋律会引同学们进入那流经中欧8国,贯穿奥地利的多瑙河去神游一番,领略那秀丽迷人的风光,从而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五、音乐人文地理的组成部分,也是地理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文化地理人文理学的一个分支,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空间上的广延性,据特定的空间,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一个地域和民族文化是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结果,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居民的生活习惯、风俗、艺术爱好都各具特点。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由于环境因素的差异,在不同地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如青藏高原那里山高水长,草原广阔,当地居民主要从事牧业生产,因此他们的音乐旋律高亢、嘹亮、自由、奔放,感情真挚朴实,而南方水乡地区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竹音乐,它的旋律清丽、明快、流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082461da0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e.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