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闻记者如何做好经济报道

2022-04-26 23:29: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新闻记者如何做好经济报道》,欢迎阅读!
新闻记者,经济报道,做好,如何
浅论新闻记者如何做好经济报道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以及全球性的经济竞争,作为新闻媒体面对经济形势怎样搞好经济类的报道工作,或者说怎么样抓好经济新闻,是每个新闻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作者从自己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总结几年工作的报道实践体会,认为在新闻战线上要做好经济报道工作大体需要具备以下几条要求。即:一要全面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熟悉国家当前的经济政策;二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经济理论;三要具有从社会学角度选取经济学主题能力;四要深入了解被采访对象情况,具有把硬材料进行软处理的能力;五要具有多视角看问题,善于从冷门中提出热点新门,并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能力;六要具有从全方位、全局性采访的能力。 词:新闻 新闻记者 经济 经济报道

在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经济类报道水平成为媒体品味高低的一个标志。在新闻工作中,如何做好经济报道,也是许多新闻记者研究的课题。笔者从事经济报道几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新闻记者要搞好经济报道,必须具备以下几项条件,这些当然仅是我个人的实践体会。

一、要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了解国家当前的经济政策

对记者来讲,捕捉到的新闻是众多信息中的有价值的信息,而什么样的信息才有价值?需要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要与外界条件对比,与周围情况对比,与事物发展状态对比。在对比过程中,作为一个记者,必须掌握国家的经济政策,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比如,国外原油价格有时上涨,有时下降,而石油公司的原材料价格必然受到影响:一个记者不了解这些,冒然地写出了石油公司今年必然赢利的报道,让专业人士提出了疑议。 二、要掌握专业知识,掌握经济理论

有人称此类记者为专家型记者。在国外,都是搞经济的专家才去搞经济报道。在国内,往往是学文学的人去当记者,于是,记者在采访经济报道时说外行话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一位著名人士在接受一名记者采访时说,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结果这名记者不理解可持续是一个专有名词,有其特定意义,在报道时写成了要建设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使得这位著名人士哭笑不得。现在很多新闻单位提倡其它专业人才进来,就是弥补过去把记者与文字匠划等号的缺陷。 三、要具有从社会学角度选取经济学主题能力

社会新闻中,也存在经济学的问题。比如,在一场火灾现场,人们更关心的是火灾中受伤的人,火灾的原因、火灾的经济损失。但在其背后,可以挖掘出经济方面的原因。为什么最近火灾频频发生?显然,这与近年来安全生产存在漏洞有关。在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道中,假冒伪劣产品被不断曝光。这是社会闻。但在其后面,存在很多的经济学问题。为什么这些人要造假,成本能降下来多少。为什么总是那么几个地区在造假,主管部门不管是一个方面的问题。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又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每一个社会现象后面都有其经济学的背景。所以从社会热点问题中是可以发现经济报道题材的。

五、要深入了解被采访对象情况,具有把硬材料进行软处理的能力

腿勤的记者才是好记者,这是过去的老话。换到如今说,可以转换为一句新名词,掌握信息多的记者才能当个好记者。现在大多数新闻单位对记者的分工采包片的形式。有的记者包片是企业,而企业又都是各有特色的。如何报道好这些企业,只有一个办法,深入下去,多了解信息化工企业和加工企业不一


样,食品企业与工业企业不一样,怎样才能报出这些企业的特色,着实需要记者下一番功夫。但是,前提必须是记者对企业的深入了解。

经过长时期的采访,很多记者摸到了门道。到一个采访对象就是先要材料。因为经济报道的题材一般都比较,政策性、技术性、专业性,数据性、经验性,都比较强。记者不掌握这些最原始的数据,就是再好的程序也加工不出来好的新闻来。但是,对这些材料按一般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进行加工,写出来的报道就会生硬。一般的老百姓就会读不懂,或者不爱读。所以有人提出,要对硬材料进行软化。即从四个方面着手:题材生活化,角度公众化,手法多样化,语言情趣化。

五、要具有多视角看问题,善于从冷门中挖出热点新闻,或者叫具有从大处着眼小处动手的能力

在记者队伍日益扩大的今天,一遇到热点新闻,记者就会蜂拥而至。不反对记者抢新闻,但热点新闻在经济领域里毕竟不都表现在表面。往往是某个很有内在功力的记者挖出一条新闻后,其它记者意识到了才去,使这条新闻热起来。谁能成为第一个从冷门中挖出热点的那个记者,谁就是一个成功的记者。有个类似寓言的故事:美国一家鞋厂派一个推销员到一个沙漠国家去推销鞋,结果这个推销员到那儿一看,这个地方的人不穿鞋,鞋怎么能卖得动?他回到总部说,鞋在那里没有市场。这家鞋厂又派另一个推销员去了。这位推销员回到总部说,这里的人不穿鞋,鞋的市场大得很。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发现。作为一个记者,就应该有后一位推销员的视角。前几年国有企业效益下滑,企业都不爱张扬。从企业自身来讲,企业在困难时期是没有新闻的。但是笔者所在媒体的一位总编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效益好时有新闻,效益不好时也有新闻。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笔者写出了一系列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不等不靠,自己创业的故事。

对于一个地方媒体来讲,记者遇到的问题都是大局下面的小部分。对经济道来讲,记者一方面需要了解全局,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小处着手来反映全局。比如,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支持下,东北一些工业企业有了新的起色。但是,几年的负重不是一下子就能缓过来的。怎样报道这点点起色,就需要从细微处见功夫。可以从企业的定单增多,销售部门电话铃声不断,职工终于有了奖金等小现象着手。从小处体现出大问题,记者需要的就是这个能力。 六、要具有全方位、全局性采访的能力

正如唯物辩证法所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小处抓的新闻,必然存在与其它事件、事物的联系。新闻的背后是什么?这个新闻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这些不仅是做好新闻的关键,甚至还能带出新的更有价值的新闻。所以在采访中,记者要有进行全方位采访的好习惯。有的记者,知道一个线索后,可以在采访中获知三四个、四五个线索,而有的记者只采出一个,写出的新闻还不完整,这就是穷记者与富记者的差别。

当好经济新闻记者不容易,做一个经济新闻的优秀记者更不容易。这几项条件只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也许能为有志于报道经济工作新闻记者朋友们提供一点小小的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06eed3b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