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历史的一点认识

2022-12-19 05:32: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谈对历史的一点认识》,欢迎阅读!
谈谈,认识,历史


教育随笔9

最近读了不少历史,感觉知识丰富了很多,特别是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虽然现在认识得不够深入,但从整体上总算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与以前的空白相比较,真是收获良多,心中窃喜不已。自此,对培根《论读书》中的名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理学使人深刻,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他的观点深信不疑,深以为然。

我认为,一个人的知识背景,会影响他的观点。我是理工科出身,没有较好的文史功底,这是我的不足之处,但另一方面,我将不受文史知识的一些观点的束缚,也不会有条条框框,可以完全凭兴趣凭感觉来读历史研究历史不知是那影视片,说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这是我最初对历史的认识。

魁奈说:“历史学是中国人一直以其无与匹伦的热情予以研习的一门学问。没有什么国家如此审慎地撰写自己的编年史,也没有什么国家这样悉心地保存自己的历史典籍。”通常,在改朝换代之际,统治者为安抚前朝遗老,稳定人心,而皇帝下诏修史,比较突出的是贞观三年,唐太宗李世明组织官员修史,短短几年内就完成了《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等八部正史。清乾隆组织官员编纂的《四库全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是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还有一些私修之史,带传说性质的野史。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中国史书主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政书体四种体裁,比较出名的是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以及《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二人被称为“史学两司马”。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认为,研读《宋史》是史学入门的第一材料,而清史学家赵翼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明史》最为完善,值得一读。

当前社会 历史热”铺天盖地而来——各类“说史”节目被端上电视、网络及公众讲坛,观者云集应和者众,与之相照的是一幕幕火爆的“清宫剧”、“民国剧”、“名著翻拍剧”狂赚民众眼球……一幅幅“历史火爆”的图景告诉我们,历史”由昔日少数学术精英关注的艰涩课题,骤然普及为妇孺童叟皆可参与、互动,甚至消费的大众话题。






这种“历史热”的根源是什么?有专家认为,历史热”及“消费历史”的热潮,与当前较为宽松、观念新锐的社会背景不无关系。古装剧、百家讲坛等催发了民众对历史的兴趣,民众对历史的探究欲空前高涨,消费产品的多元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文化媒介的膨胀式发展等,也是“历史热”的推手。 历史热”的进步意义和积极意义,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认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历史总是被工具化,成为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工具,各种史学教科书文本也总是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生硬定性,而现在,历史的处境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在,史学界“异军突起”的新锐研究队伍不受意识形态约束,用更为新颖、更为自由的视角解析历史已经成为了一股与传统话语权“博弈”的新生力量。“毫无疑问,这种‘博弈力量’的出现,有一定的进步性。

在“历史热”的大环境下,“新史观”呼之欲出。著名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认为,“这种“新史观”的核心在于:一、在题材选择上注重焦点和热门话题;二、叙事上更具说书式的娱乐风格三、在价值判断上谋求与现代理念的接轨,主要是对传统价值及其偶像的解构和祛魅;四、在阐释上寻求‘新解’,试图改变传统价值观对史实的遮蔽。”

历史的“趣味性”应该通过历史本身来实现。梅毅认为,历史故事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只是看你愿不愿意深入挖掘……像老一辈优秀历史学家钱穆等,他们一方面保持历史研究的严谨态度,一方面又保证‘说史’的深入浅出。所以,历史的‘娱乐性’应该这样实现———坚持讲真实而有趣的历史故事,同时活用语言艺术通俗、生动讲解历史道理,但不是杜撰一些莫须有的耸动情节来迎合受众口味。”



201210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05420a5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d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