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
科学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为核心,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责任教育的理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和时间,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探究实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虽然教学设计的各方面都进行了仔细的推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将反思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点
1、学生责任意识的建立
在上课之前我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实验材料,例如,橡皮筋、音叉、小鼓等。这些材料都是学生熟悉的材料,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应尽的责任。在此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让学生自己准备直尺等材料,在准备的过程中,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也让学生体会到上课过程中自己的责任。 2、培养学生责任的过程
首先,在观察实验中,将实验材料和实验记录单都提供给学生,小组内部讨论该如何做实验,如何将实验记录单填完整。采用两种方法作用在每种实验材料上,观察物体是否发出声音。这里的实验以及填写实验记录单均由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此时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发
声的物体有什么相同点,并请生模仿一下发声物体的运动。由此提出振动概念。
其次,学生再根据老师的引导做实验,探究发声的物体是不是都在运动。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使用到了音叉,音叉的使用方法应该由老师向学生介绍,而学生的责任则是自主做实验,得出实验结果。
再次,老师引导学生继续实验,当振动停止的时候,声音是否也停止了。学生在前面的过程中,已经建立了课堂责任意识。这个问题会自己思考,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来探究,探究结果怎么表现出来。
最后,课堂快要结束时,老师给出一些正在发声的物体,学生学以致用找出振动的地方。学生还要总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经过学生这些自主探究的过程,得出这节课的重要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节课老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和学生都付出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学生也明确了课堂上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只带着耳朵来上课。 3、信息化的应用
上课过程中,利用音频资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T辅助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记录单和实验操作要求。 二、不足
真正的课堂是多变的,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即使课前预设到很多问题,也不能保证整个课堂不存在问题。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实验室时,因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比较多,有些实验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000a040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