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定语后置句》,欢迎阅读!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倒装句,是相对现代汉语而言的。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顺序是“主——谓——宾”,可以细化为“(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在一定条件下,一些文言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前后颠倒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倒装句。这类句式的翻译,要按现代汉语语法的要求,来安排句子成分的顺序。 由于定语后置句相对较少见,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也不多,对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往往难以识别、翻译不得要领,失分较多。
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在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
1、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翻译时将定语移至中心词前面,并加上助词“的”。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解析】“爪牙”和“筋骨”都是中心词,修饰语分别为“利”和“强”。这句话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对“黄泉”的解释,作为古今异义词,这里应该解释为地下的水,而“用”的解释也很特殊,这里用作介词,解释为“因为”。“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骨,向上吃埃土,向下喝地下的水,因为它专心。
2.由“„„之„„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翻译时将定语移至中心词前面,并加上助词“的”。 【例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解析】句中,“石”是中心词,什么样的石头呢,“铿然有声”的石头。定语放在了中心词的后面,正常的顺序是:铿然有声音石,所在皆是也。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注意调整语序。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译文】(敲了)能够发出很响的声音的石头,到处都这样。 3.由“„„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促织》) 【解析】“少年”属于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年轻人”。什么样的少年,后面紧跟了修饰语“好事”。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译文】村里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了一只蟋蟀,自己起名叫“蟹壳青”。
4.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具体形式为中心词+数量定语,翻译时将这两者的位置对调一下即可。
【例句】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解析】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译文】(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另外,识别定语后置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二是要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 以上是定语后置最常见的几种情况。在文言文阅读时我们要注意,当读到一些名词或代词,后面又紧跟了一些修辞或限制成分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这是否是定语后置句。判断方法有两个:一是从形式上寻找定语后置的标志;二是从内容上看是否顺畅,修饰语和中心词
的关系是否合理。
请牢记以下汉语句子结构图:(定)主+(状)谓+宾 (补)
我们知道,定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形式变为:主(定)+谓+宾/主+谓+宾(定)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
(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 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 例如:
(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
(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 中心词+数量词 如:
(古)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今)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另外,辨识定语后置要注意两点: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二是要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例如: 村中少年好事 (定语+主语+谓语+宾语) 村中少年之好事者 (定语后置)
村中少年之好事 (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0荆州之民附操者 11、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12、求人可使报秦者 13、马之千里者 总而言之,我们如果灵活的把握了定语后置的特点、四种常见的形式以及要注意的两点,那么,就能快速辨识定语后置这种特殊句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fb08ca383c4bb4cf7ecd1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