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董其昌的山水画风格与美学特征 》,欢迎阅读!
论董其昌的山水画风格与美学特征
作者: 谢华文
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5期
TEXT / 谢华文
引言
中国的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一种是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和“南宋四家”为代表的“水墨苍劲”的艺术风格,另一种是王维、董源、巨然、米芾、“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山水画风格。这两种山水画风格,一刚一柔,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两种美学思想。董其昌把这两种不同的山水画风格划分为“北宗”与“南宗”,南宋以后,“北宗”山水很快地衰败下去,“南宗”山水成为了山水画唯一的正宗,成为山水画发展的主流。
一、董其昌的生平
董其昌(1555—1636),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等。华亭(上海松江)人。卒于明毅宗崇祯九年,终年八十二岁。董其昌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明代晚期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董其昌祖上在朝中做过大官,但是到董其昌之时,董家一度中落。陈继儒在《白石樵真稿》中记载道:“玄宰家甚贫,至典衣质产以售名迹。”这段话记述了当时董氏的家庭状况。他早年读过私塾,并在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画,他说:“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吾乡莫中江方伯书学右军,……予每询其所由公谦逊不肯应。”他又说:“丁丑三月晦日之夕,燃烛试作山水画,自此日复好之。”董其昌在30多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从此以后,董其昌开始了他几十年忽官忽隐的仕途生涯,他曾经供职于翰林院,当过编修和讲官。万历二十三年,他又任湖广副使一职,不久就辞官归隐。在此期间,董其昌做过几次临时的考官。除此之外,董其昌与袁伯修等文人游戏禅悦,游历于山水之间,寄情书画之中。后来,董其昌又出任了湖广提学副使,但是还不到两年时间就被人赶出了官署。天启三年(1623),董其昌还出任过礼部右侍郎,两年以后,他又担任了礼部尚书等职。因为朝中各党派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他不久就辞官还乡,过着自己隐居的生活。
从董其昌的一生来看: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明代社会各党派之间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朝中奸臣当道,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董其昌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对禅学的研究以及诗文、书画的创作中。他在《容台文集》与《画禅室随笔》中提出的“文人画”、“南北宗”论的观点,对晚明以后的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极大。
二、董其昌的山水画风格
董其昌是明代晚期中国画坛的泰斗人物。他的艺术思想对明代晚期以后的中国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中国近代的中国画发展。
董其昌的山水画传统功底十分深厚,他对历代名家的作品都进行过临摹,尤其对董源、巨然、米芾、“元四家”等人的山水画用功最多,他初学时主要是临摹元四家的山水画,后来,他明白了元四家皆是从董、巨而来,于是,又临摹董源、巨然以及王维的山水画。甚至他对自己所反对的“南宋四家”的山水画也临摹过,他说“到了五十岁时,方才知道李思训精工一派不可学”。可见,董其昌是在传统上是下过苦功的,他才能有如此的看法与见解。他对董源以及“元四家”的山水画非常的喜爱。据说他收藏和临摹了很多董源的作品,董其昌在《画禅室
随笔》中记,“吾家有董源《龙宿郊民图》”,“董北苑《蜀江图》、《潇湘图》,皆在吾家,……又所藏北苑画数幅,无复同者,可称画中龙……”。他又说:“余雅不学米画,恐流入率易。”说明他在米画上是下过功夫的。从董其昌的山水画风格来看:他的山水画早期风格近于董、巨、米、黄子久,主要以披麻皴法画山石,后期更是喜爱倪云林的风格,画风以披麻皴与折带皴兼用。他说:“作云林画,需用侧笔,有轻有重,不可用圆笔,其佳处在笔法秀峭耳。宋人院体,皆用圆皴,北苑独稍纵,故为一小变,倪云林、黄子久、王叔明,皆从北苑起祖,故皆有侧笔,云林其尤著者也。”董其昌的山水画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并师法自然,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董其昌在50 多岁所做的《秋山图》,近景是山坡与大树组成,中景是云山,远处高峰耸立。画面是三段式构图,皴法以披麻为主,这种风格是出于董源、黄子久一路的画法。但是,他在墨法和笔法方面有自己独特之处,他的用墨淡而润,用笔锋芒内藏,线条柔美,其画风具有清润、浑厚、柔美的艺术特色。
董其昌的另一幅山水画《平林秋色图》,近处画一山坡和几棵树,水边的平坡上画一亭子,山壑之间有庭院树林。此画运用披麻皴法表现山石,他的笔墨和董、巨、黄子久有很大的区别,画面皴笔重于轮廓线,用笔藏锋,其墨法干湿互破,所画树木墨色润而有墨光。
董其昌的山水画具有“柔润”、“清秀”、“平淡”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画笔墨沉稳,用笔婉转藏锋,不流滑,留得住笔。线条柔而有弹性,沉稳生拙。张庚评论说:“董思翁之笔犹人所能,其用墨之鲜彩,一片清光,奕然动人,仙矣,岂人力所得而为。”他的山水画墨色很美,最会用墨。方薰说:“学香光而不先悟其墨法,譬犹水路而乘舆也。”这段评论说明董其昌在墨法上是有其独特之处的。
三、董其昌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董其昌对儒、道、禅学都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对禅学思想的研究最深。因此,禅宗的思想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表现得非常的明显。
董其昌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来源于儒、道、禅思想对他的极大影响。特别是老子的“柔之胜刚”、“知其白,守其黑”、“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大巧若朴”、“五色令人色盲”等等、。庄子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五色乱目”、“复归于朴”,禅宗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和“空”、寂“、“幻”的思想对董其昌的美学思想影响很大。另外,苏轼的“萧散简远”、“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思想也影响到他的美学观。从他的山水画论来看:他反对南宋四家“强硬”、“剑拔弩张”的艺术风格。反对“明”,追求
“暗”的艺术风格。他说:“画欲暗,不欲明。”他认为绘画应该藏而不露、苍润浑厚。因此,董其昌的山水画风格与他对美学观是完全一致的。董其昌在晚年自己评论说:“余二十二岁作画,近五十七年矣。大都与文太史较,各有长短:文之精工,无所不如;至于古雅清润,更进一筹矣。吾画无一点李成、范宽俗气,然世终莫之许也。”这段话基本上可以概括出他的美学思想。
由此可见:董其昌的山水画具有“柔润”、“清秀”、“平淡”、“虚静空灵”的美学特征,他的山水画笔墨温润,墨色淡雅,有如玉一样的墨色。用笔锋芒藏而不露,非常含蓄,画面景物虚实结合,意境深远。董其昌山水画的美学特征代表了南宗文人山水画的美学思想。对明代晚期和清代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董其昌的山水画传统功力很深,他在笔墨、皴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面貌。他的山水画具有“柔润”、“清秀”、“平淡”的美学特征,表现出文人山水画的典型特征。当代的中国山水画基本上丧失了传统山水画的美学特征,因此,对传统山水画的研究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这将有助于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与艺术精神的重新确立,推动中国当代山水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潘天寿,《佛教与中国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3]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 徐小跃,《后期禅宗哲学思想研究》[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5]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谢华文,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f88c833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