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的“增删调补

2022-10-06 14:14: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教学中的“增删调补》,欢迎阅读!
增删,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中的“增删调补

朱娟

【摘要】古诗词充满着古人的才情和智慧,执教古诗词也需要语文师具有智慧。文章论述了从“增”“删”“调”“补”四个方面进行古诗教学的具体措施,寻求诗歌教学的新突破。

【关键词】古诗词; 增删调补; 策略; 突破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洋溢着中国文化的魅力,精炼的语句、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传承这一文化精髓呢?下面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从“增”“删”“调”“补”四个方面,就如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谈一谈具体的做法。 一、“增” 二、“删”

“删”是指删去简单的翻译环节。古诗词语言非常精练,它常常用几个字就描绘出一种旷达深远的意境,读后让人齿颊留芳、回味无穷。但对初中生,他们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认为翻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简单的翻译是枯燥的,学生很难进入意境,因此,可以把翻译这一环节“删”去,或者花较少的时间在翻译上。取而代之的是指导学生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词中所描写的画面表达出来。

例如词的上阕中的“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锦帽貂裘”写出了此次出猎的隆重,也刻画出了一个一身猎装,气宇轩昂的赳赳武夫形象。“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了势如磅礴倾涛,雄壮盛大的出猎场


面。如果简单的翻译就是“太守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这样的翻译显然过于的枯燥,学生很难感受出猎的盛况。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戴着锦帽,穿着貂裘的太守给人怎样的感觉; 千骑在平冈上奔驰时的景象是怎样的,声音又是怎样的。”进而指导学生把自己想象的内容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来。这样一方面学生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调”

比如“千骑卷平冈”,引导学生思考“卷”如果换成“过”,表达效果一样吗?学生通过比较,马上发现“卷”有“席卷”的意思,千骑像狂风一样席卷过平冈,这是怎样的一种气势、场面!而“过”就显得很平淡。又如“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聊”字,我把它换成“欲”字,“老夫欲发少年狂”,引导学生品味。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换的字远没有原字意蕴丰富。“聊”是“姑且”的意思,暗含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凉,不能上阵杀敌的无奈。 四、“补”

“补”即补充。教学完一首诗歌,最好补充一些写法或感情基调与该古诗词类似或相反的诗词,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豪放派词风,可以补充一首婉约派的词,如柳永的《雨霖霖》,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更好地理解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江城子·密州出猎》又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词,因此,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爱国诗词,如陆游、辛弃疾的诗词。让学生更深切地把握词人的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感,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f735b2659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7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