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五七言-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三五七言-古诗-赏析
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 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 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想起来真是情何以堪。
【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 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 人,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 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 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
1
乐特性。
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 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 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 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 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 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 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 三五七言诗,后人米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 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 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 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 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 一章就说道:
“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 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 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 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2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 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 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 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 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 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 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 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 “三三五五七七” 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 这不仅是 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 更得力于他自 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 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f4f16a2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