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王维《鹿柴》评析

2023-01-05 23:16: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三百首中王维《鹿柴》评析》,欢迎阅读!
王维,鹿柴,百首,评析,唐诗
唐诗中王维《鹿柴》评析

唐诗三百首中王维《鹿柴》评析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盛唐诗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有“诗佛”之称。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唐诗三百首中王维《鹿柴》评析 ,欢迎阅读。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品简介】

《鹿柴》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宋代刘辰翁在《唐诗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说:“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此诗的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

【注解】

鹿柴(zhài):养鹿的地方,“柴”同“寨”。 但:只。闻:听见。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照耀() 【韵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

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鹿柴,是辋川的地名。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


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地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地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地。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地,实际上是以局部地、暂时地“响”反衬出全局地、长久地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地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地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f352d27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