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河南省漯河市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状况调查》,欢迎阅读!
河南省漯河市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状况调查
目的:通过对漯河市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的调查、分析,研究其主要致病因素,为本市学龄前儿童的口腔预防保健做好准备工作。 方法:使用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法对漯河2县3区6所幼儿园进行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检查,并计算患龋率、龋齿充填率。 结果: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70.1% ,龋齿充填率 41.3%,男女生之间患龋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本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工作仍需加强,并且做到预防大于治疗,才能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标签:学龄前儿童 龋病 患龋率 龋齿充填率 预防
龋病是牙体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由于其进程缓慢,病变不易发现,常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其发病率高、分布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齐名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重点防治非传染性疾病。儿童没有建立健康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没有进行监督教育常导致儿童乳牙发生龋病概率增加,儿童龋病能导致口腔或全身性疾病,如疼痛、面部发育不对称、损伤口腔黏膜、影响恒牙发育等【1】。口腔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龋病的发病率高居儿童疾病首位,是居于发病率第二位的哮喘的5倍【2】。70%的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发生于8%的儿童【3】。因此,我们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本市学龄前儿童龋病严重程度,为本市口腔保健工作做好理论基础,降低本市儿童龋病发病率。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在漯河市应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选取6所幼兒园2395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
2.调查方法
根据WHO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中龋病诊断的相关标准,对此次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检查,本次调查由十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进行,并对其进行标准一致性培训,Kappa值≧0.85.记录人员同样进行相关培训,要求其能掌握儿童检查表的记录和书写,并能在调查完成后,科学严谨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统计出本市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龋均、龋失补牙数。
3.检查方法
在自然光下,应用一次性口镜和探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检查。问卷调查,将调查问卷发放给儿童家长并填写,主要内容有儿童年龄,每天刷牙次数,是否饭后漱口,饮食上是否偏爱甜食,晚上睡前是否有吃零食习惯,家长刷牙习惯、牙齿龋坏情况以及充填情况,儿童牙齿龋坏时是否及时进行相关治疗。家长填写
完毕后应由儿童带回园内统一收集,记录人员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
二、结果
1.学龄前儿童共2395名,患龋率为70.1%,龋齿充填率为41.3%,结果见表1.
2.调查问卷显示,学龄前儿童共发放问卷2395份,实际收回 2317份,结果见表2.
三、结论分析
本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达到70.1%,且龋齿充填率为41.3%,可以看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并没有做到位,患龋病儿童较多,龋病治疗率偏低。致龋相关因素多为自身口腔卫生习惯,而且家长没有意识到龋病的危害性对他们进行治疗。大部分家长认为,小孩6岁后乳牙脱落,恒牙萌出,对于乳牙龋病无需治疗,但是乳牙龋病及其继发病变造成的后果比想象中更严重,常见的如造成偏侧咀嚼、颌骨发育异常、恒牙萌出异常、错颌畸形等,更有甚者会影响儿童的心理正常健康发育。所以,对于乳牙龋病,我们应加大重视力度,范防患于未然,在以后的时间要积极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降低患龋率,提高龋病治疗率。
调查问卷显示,学龄前儿童制龋因素是多方面的。学龄前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动手能力差,不能完整、有效的刷牙,再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整体患龋率比较高。其次,家长的口腔卫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对龋病的重视程度也直观影响着儿童对口腔的关注程度,所以在下一步我市的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中,应以龋病三级预防为主并加以采取综合性的举措,如定期为儿童进行口腔卫生知识讲座,并通过趣味活动,提高儿童对口腔卫生的重视度;定期对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进行口腔知识培训,有儿童家长和老师监督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患儿的龋齿尽早安排治疗计划等。家长、老师与孩子共同参与到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当中,才能有效的降低患龋率,促进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发育,,为其茁壮成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艳梅.儿童龋病的危害及防治.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7).
[2]Benjamin RM. Oral health: the silent epidemic[J]. Public Health Rep, 2010, 125(2):158-159.
[3]Macek MD, Heller KE, Selwitz RH, et al. Is 75 percent of dental caries really found in 25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J]. J Public Health Dent, 2004, 64(1):20-2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ee3b4f9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