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2023-02-19 18:22: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中国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乡土,中国,笔记,读书
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中的重要之作,其作者费孝通先生也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深入浅出的论述无疑对于有兴趣了解研究中国社会的人来说,是不可绕过的一本著作,尤其作为一个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对于乡土中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它描绘的中国的社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陌生在它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长老权力、差序格局、团体格局去将这些稀松平常的社会形态理论化。我试图从这本书的逻辑关系出发去了解中国,了解费老笔下的中国。

这本书提出乡土中国的概念,在第一章《乡土本色》中将这一社会作了一个总体化的概述。乡土,突出一个“土”字,中国人是离不开土地的,因为种地是他们的谋生方式,而这也是中国小农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在农村,土地神也是他们最敬拜的神仙,掌管着方圆几里的人的一切,逢年过节,他们会去土地庙上香,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幸福,这更进一步表明了“土地”在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接下来费老总结中国为《熟人社会,因为在乡下,“生于斯,长于斯”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很低,出门见面,大家都是熟悉的,你家住在哪里、家里有几个人或者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是人尽皆知的,正如我现在回到家,即使我们那个村子有近3000人,从大街上经过还是会有人准确地说出我的父亲母亲的名字。

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想,我想也是土地给予他们的,许多人不愿意离开他们的祖祖辈辈生活已久的地方,因为他们明白,你很难作为“外乡人”融进另外一个村落,这在《地缘》那一章中便有详细的阐述。

既然土地是维系农村社会的纽带,那么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政府征走土地,很多农民不再依靠土地谋生,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他们转而去工业中谋生,这是否正在一步步击垮乡土社会呢?我的思考是肯定的,政府征地的行为导致80后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务工人员,他们很多人半年或者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人口的流动性已大大提高,再加上国家政策比如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有些乡村被合并成一个社区,社区其实就是城市的概念了,邻居之间也会疏离,这些都正在一步步击垮熟人社会还有一部分农民选择今日现代化的工厂中谋生,甚至很多人不认为土地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他们更愿意去打工而不是去种地,同时只有70年代之前的农民才会阻止政府征地进一步印证了这点。

在熟人社会中,人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不必求助于文字于是费老在第二章论述了《文字下乡》文字下乡解决的是互动在空间上的阻隔。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都是熟悉的,互相之间使用口头交流就可以解决问题,不需求助于文字文字在这里失去了意义。


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则解决的是互动在时间上的间隔。这个时间间隔包括今夕之隔和时代之隔。这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极端稳定性和社会经验的可重复性,文字在时代经验传递中显得多余了。

第四章《差序格局》,这一章无疑是本书最为重要的一章,作者将其形象地描述为石头丢到水面上发生的一圈圈波纹,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是会发生联系。这个圈子的形成就是由第十二章中的血缘和地缘形成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乡土社会的的基本构造(圈子)和特性(伸缩性和人情)。这一章中采用的比较研究方法尤为明显,作者定义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格局和西洋的社会结构格局,并进行比较。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根据这样一种波纹结构格局,得出乡土社会中一切价值都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这无疑是与中国社会中奉行的集体主义相悖的。相反,西洋的社会奉行的是个人主义,但是其团体格局中,个人之间的联系靠的是一个架子,人与人之间都在这个架子上并且互相发生联系,团体是个人存在的前提,如果按此分析,西方就应该是集体主义的,但是戏剧性的是,一个奉行自我主义的国家选择社会主义,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社会格局中的人们很多选择了资本主义。

社会格局的不同会对社会成员互动的道德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差序格局所形成的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孝悌忠信仁并且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这就是在下一章《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中所阐释的。

接下来费老根据前面的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概念去分析家的性质。正在这一章中,老着重区分了家族和家庭。其中提到家族包括生育功能但不仅限于生育功能,由于家的绵延的性质,变成了族。此外还与西洋家庭团体做了比较,西洋家庭中,夫妇是主轴,子女是配角长大后就离开了团体;而由于中国的家绵延的性质,父子是主轴,夫妇是配轴,亲子之间讲究的是责任和服从。此种区别也造成了西方社会18岁后靠自己,而中国啃老族的存在文化根源。

费老还讨论了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感情定向的问题,将乡土社会中的感情定向定义为阿波罗式,也就是安于现状,维持现存秩序;现代社会感情定向定义为浮士德式即无尽地创造,不断追求改变。由于乡土社会追求稳定,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所以男女之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不发生激动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一旦男女之间发生激动的感情会使生育的事业受到威胁,但是男女有别造成了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于向同性方面发展。

《礼治秩序》解决的是如何维持乡土社会社会秩序的问题。礼不同于法律和道德,靠传统维持,法律靠国家权力维持,道德靠社会舆论来维持,乡土社会中,传统比法律更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eb7a98652d380eb63946d7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