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色彩与心理》,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色彩与心理
作者:宋双双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4期
摘要:色彩运用的最终目的是传递情感。色彩对人的心里作用来源于人的生活经验,这是得到普遍认识的客观事实。鲜亮的红色、橙色、黄色能够兴奋人的神经,而蓝色和绿色则能平静我们的情绪,因此色彩常用来传达人们的情绪,同时也被用来唤起人们的各种情感,色彩对人心里的影响哪怕是一个细微的色彩差异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效果。 关键词:色彩;直感性;间感性
色彩本身没有情感,这里所说的“情感”只是发生在人与色彩之间的感应效果,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来研究这种感情效果。一是由色彩物理性刺激直接导致的某些心里体验,可称为是色彩的直感性心理效应。而是因色彩直感性心理效应而联想到的更强烈、更深层意义的效应,即色彩的间接性心理效应。 一、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的直接影响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冷色和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进行分类的,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系产生。
1.暖色对人产生的直接心理效应。暖色构成暖色基调,作用于人的心理感觉为:热烈、喜庆、力量感等。首先从波长方面来讲,波长长的红光、橙光和黄光,本身有暖和感,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其次从生理方面来讲,暖色能使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会有所升高,情绪很容易兴奋冲动。比如;红色波长能够刺激心脏、循环系统和肾上腺,提升力量的持久力。橙色波长则刺激腹腔神经丛、免疫系统、肺部和胰腺,同时也对消化系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黄色光线则对大脑、神经系统形成刺激,提高心理的警惕性,活跃肌肉里的神经,帮助放松,医疗体内的紊乱现象,如感冒、过敏以及肝脏等问题。
2.冷色对人产生的直接心理效应。冷色构成冷色基调,作用于人的心理感觉为:寒冷、清爽、空间感等。首先从波长方面来讲,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会有寒冷的感觉比如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凉爽的感觉。其次从生理方面讲,人的脉搏会减缓,情绪也会沉静。比如;蓝色波长影响着咽部和甲状腺,引发平静和安慰的感觉,同时起着降低血压的作用。深蓝色能缓解疼痛。蓝绿色能够降低感染概率,抚慰受到刺激的神经,并且更正免疫系统的错误或薄弱环节。紫色影响大脑,有净化、杀菌和镇静的作用,以及抑制饥饿的感觉。 二、色彩的间接性心理效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色彩的间接性心理效应包括色感觉的转移,色的联想、象征、个人色彩喜好等,带有较多的主动性和特殊性。下面主要从色彩的联想、象征和个人喜好来阐述一下色彩的间接性心理效应。
1.色彩的联想。色彩的联想是指当我看到某一种颜色时,会联想到一种声音、一种现象、一种情感。通过颜色我们即可以联想到具体的事物,又可以联想到抽象的现象。下面我主要从声音、感觉、季节这三个方面来简单阐述一下色彩联想的知识。
(1)声音与色彩。我们知道的声音可以划分为高中低几等,通常低音具有深沉感,代表低明度色彩;高音具有明亮感,代表高明度色彩;清楚的声音是单纯而鲜明的,混杂的声音浑浊感。
(2)感觉与色彩。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按明度来分,明色调的食物一般比暗色调的食物容易下口,而暖色系的食物与冷色系的食物则对人的胃口影响不大。按色相来分,红色通常代表辣的感觉,黄色代表酸甜的感觉,咖啡色代表苦的感觉,白色则代表平淡等。
(3)季节与色彩。春天,植物都开始发芽,鲜嫩的嫩芽黄绿黄绿的,充满朝气和活力,因此当我们看到黄绿色的时候,通常会让我们联想到春天。
夏天,阳光灿烂、强烈,充满了生机的力量,让人有种激情火热的感觉,所以用红色来比拟夏天是最合适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子熟了树叶也开始黄了,此时的树木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更加耀眼而又和谐,饱满而又丰富。所以用黄色来形容秋天是最合适的。
冬天,冰和雪让人有种消极感,因此透明而稀薄、又带有蓝味或灰味的色彩是冬天的颜色。
2.色彩个人喜好。我们不但根据社会文化对色彩作出反应,同时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对色彩作出反应。比如从我们的孩童时代起,我们就会对有着醒目色彩的物体情有独钟,在成人中,那些敏感的人们喜欢红色,保守的人们更为喜欢蓝色,年长的人们会更偏爱淡色。患有某些精神疾病的人们,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那些无色彩的颜色特别的偏好(黑色、白色、灰色)。性格外向的人喜好暖色调,性格内向的人则喜欢冷色调。然而作为一种平衡,人们可能会被能代表其性格中所缺乏特质的色彩所吸引,如某些充满生机、外向、生气勃勃的、冲动型的人们通常喜好红色。
结论:综上所述,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色彩无处不在,只因又来这些色彩才是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色彩的世界里没有正确和错误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生活地域不同,对于每一种色彩给我们带来的心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美] 保罗·芝兰斯基 / 玛丽·帕特·费希尔. 色彩概论[M].美国培生教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徐勇民.色彩构成[M].世纪高职专业.湖北长江出,2011.
[3]梁柏,汤正庚,张霞.色彩基础[M].现代设计基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eb06ba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