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述中国古代炼丹术的意义》,欢迎阅读!
科技史论文
浅述中国古代炼丹术的意义
董陈露
(11级理科基地班 20110131019)
作为中国古代非常重要技术之一,炼丹术(Alchemy)有着极其特别的历史意义.它对古代科技文化乃至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近代化学(Chemistry)的先导[1]80.这些影响体现在对中国古代的思想、生物、医药、化学、宗教、政治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里.
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当时的人们生活环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自然就寄希望于成仙得道以祛病邪,而金丹仙药就成了实现此目标的不二途径.这些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在与自然斗争以求生存的过程中,产生的对生命的探索.
1. 主动探索生命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成仙得道.
与佛教不同,道教不但寄希望于来生,更倾向于及时行乐,通过服食丹药,炼制内丹来获得长生.
《庄子·逍遥游》[2]记载“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就深切的表达了当时人们对长寿的渴望.而《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3]中,黄帝也曾询问岐伯长生之道:“昔在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
2. 生物学
白居易在其诗《思旧》[4]中写:“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其中“秋石”指的就是 “秋石丹”,是由人尿
炼成,炼制秋石所使用的皂角汁,具有使尿中所含的性激素沉淀下来的作用,用力搅拌,化学反应更充分,尿中所含的少量性激素才能尽可能多的提取出来.[1]86.
3. 医学
中药
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仙
药》[5]中提到诸多药材,“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 次则五玉,次则云母,次则明珠,次则雄黄,次则太医禹余粮,次则石中黄子,次
第 1 页 共 3 页
科技史论文
则石桂,次则石脑,次则石硫磺,次则石饴,次则曾青,次则松柏脂、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象柴,……”后世医家多有使用.
养生
显然,术士们在炼丹过程中发现很多中药都具有抗衰老的养生作用.如:何首乌,《本草纲目》[6]载其“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何首乌有降血脂,强心和补益神经的作用,并能蠕动肠管,促进排便,治疗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变、肝炎、肝硬化、神经衰弱等病.此外还有人参、茯苓、枸杞、虫草等,均有极好的养生作用[7].
大量的实验,是原始的化学实验. 炼丹师们摸索着制造金丹的原料、配方,以及操作方法,特别是加热的程序、温度高低的控制. 在炼丹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副产品,大到火药,小到豆腐.虽然现代已经少有人再进行所谓的炼丹活动,然而,炼丹术却从方方面面对现代生活产生了影响. 微量元素
火法炼丹的成就之一就是制备单质砷.葛洪《抱朴子·仙药》记载了六种处理雄黄的方法,最后一种是用硝石、猪大肠和松脂同炼.雄黄(As2S2)和硝石(KNO3)同炼可以得到三氧化二砷(As2O3),在先后与猪大肠和松脂炼两次,就被还原成纯净的单质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制备单质砷的方法. [1]82
冶金
《抱朴子·金丹》[5]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化学方程式为:
HgS+O2===Hg+SO2;2Hg+O2===HgO)可以体现出当时的冶金术已经有所发展,炼丹师们已经可以从丹砂里提炼出水银了.
而且,经过不断的实践,炼丹术士们还改进了很多金属,如铜,的冶炼方法.
4. 化学
初步的化学思维
被传统五行学说影响了的炼丹术士们认为土生金.且普通金属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会成为贵重金属.而柔软的陶土经过烧制变得坚硬这一事实,又坚定了他们的这一想法.确定目标再进行实验,说明他们已有了初步的化学思维,了解了实验化学的重要性. 基础化学知识
炼丹师们积累了关于物质变化的具体知识;在长期的实验中逐步积累了对物质的化学性能的认识,学会了描述、鉴别不同化学物质的方法.1400多年前陶弘景就记载了K3+的火焰鉴别法,直到今天,我们在实验室还用焰色反应来区别不少的元素. 原始化学实验
炼丹师们在丹房里做着的长期而
5. 其他
炼丹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道教的发展.炼丹术之所以能够盛极一时,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当时掌权者的不约束甚至放纵.当权者得到了权力,自然想长生不老以永享此项特权,对金丹术自然不会制止,反而任其发展.上行下效,士大夫们也格外推崇.道教思想,如成仙得道,外服丹药,内炼内丹等,也因此都随炼丹术传播.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是以道教立国的,道教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封建帝
第 2 页 共 3 页
科技史论文
王的统治.
炼丹术在隋唐时期传至阿拉伯国家,增加了我国与中亚、西亚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后来传至欧洲,与其固有的文化相融合,对当地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清代时又与西方化学进行融合.成为中外交流的一种渠道[8].
参考文献:
[1]林殷.中国科技史概论.[M]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材科,2011
[2]刘文典.庄子补正.[M]赵峰,诸伟奇,点校.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3]黄帝内经.[M]王冰,撰著.鲁兆麟,主校.王凤英,参校.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中华书局.全唐诗[M]王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
[5]葛洪.抱朴子内篇.[M]2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6]李时珍.本草纲目.[M]陈贵廷等,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
[7]漆浩,董晔,晓华.长生术与不老丹[M].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
[8]周嘉华.化学史纲[M]//卢嘉锡,路甬祥.中国古代科学史纲.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ea031a483d049649b6658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