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教材的处理

2022-03-25 21:02: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教材的处理》,欢迎阅读!
初中,教材,处理,教学,历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教材的处理 ———《辛亥革命》教后感

教材乃教学之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材料和依据,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都集中而具体地体现于教材之中。因而深挖教材,理顺教材结构,学合理地处理教材是优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我就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八课《辛亥革命》为例,略谈历史教材的处理。本课的目录为: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的成立(1894. 檀香山)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 东京)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1911.10.10

2、中华民国的成立和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以上这种结构,看似很全面,两个子目都是围绕辛亥革命这一中心展开,但如果教师按这种条理来讲课,那么就会存在以下问题:

1)孙中山的这种思想从何而来,16字纲领是如何发展成三民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在什么时候阐释而成的。

2)三民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它对后面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情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关系呢?

3)辛亥的革命到底应该如何的正确的评价?

从教材的整体性的角度出发,不难分清,本课的内容应该是处于一个关联前后的作用,对于孙中山前期的活动在开始讲课前应该向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便学生能够从一定的联系上分析,对于三民主义的发展也应该做一个补充,以便学生能过学会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上联下串”的思维,在学习的过程学会分析、总结、提炼自己的观念,而要形成这种能力,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努力营造这种学习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这样的舞台。这样,




结构层次就清晰、明朗多了,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把握教材。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把它调整为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

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 (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

(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指导思想 同盟会纲领

民族主义 推翻清朝统治

和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

《民 报》

推翻清朝统治,

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

解除民族压迫

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做到“家给人足” 解脱劳动者的贫困,通过改革土地制度

民权主义

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

改革土地制度 民生主义

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

(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1010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 (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

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既是成功的革命又是失败的革命

成功的表现: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失败的表现:A、把革命的果实拱手让给了袁世凯 B、革命没有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可以看出,调整后的结构和原来的比较,整体感更强,结构更为合理,逻辑更为严谨,条理也更为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教材所有内容,教师好教,学生易学。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出,现行历史教材在层次区分、知识结构方面还不尽人意,缺乏立体感。因而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教材,更不能把教材看成是圣经,而要深刻钻研,理解教材,敢于加工处理。

只有创造性的科学合理的整理教材结构,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习行为;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和个性,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思维方法。如果教师机械地按教材顺序讲授,只能使学生思维单向发展,从而走向呆板。由此可见,教材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历史思维的训练,从而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因而,我们历史教师只有不断熟悉业务,活跃自身的求新思维能力,才能在改革的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e8cdd433c1ec5da50e270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