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专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欢迎阅读!
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2)农业集体化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3)片面发展重
一 战时共产主义 工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赫鲁晓夫领导地位的稳固 背景;1918年国内战争 内容:农业方面改革(1)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2)鼓励发展家庭副业, 目的;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3)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 措施;(1)实行余粮收集制(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取消自由贸易 玉米 专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大特点 结果;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二 新经济政策 原因;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内容: (1)以余粮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3)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国外资本家经营(4)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5)废除实物分配制 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的政治形势 评价:(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经济政治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证明,“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三 斯大林模式 背景(1)1922年苏维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2)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定(3)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国家政策变化 建立(1)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作用 (1)积极: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国家工业化的迅速实现,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取得高速发展;为后来犯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农业、轻工业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计划指令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也是“新经济政策”的“新”处所在。 五 斯大林模式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经济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永远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会造成严重危害。 六 赫鲁晓夫改革(1955~1964) 工业方面改革(1)废弃部门管理制,将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2)给企业部分权利(3)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 七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背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 内容:(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2)扩大国营经济的经营自主权(3)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革经营管理(4)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结果:军事达到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 八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 经济改革的内容(1)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3)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5)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结果:(1)知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2)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失败原因:(1)缺乏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九 赫鲁晓夫改革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1)重要意义:①从改革的的背景来讲,在斯大林执政后期,苏联社会已经出现了停滞僵化
的局面。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的,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 ②赫鲁晓夫的改革首先从农业入手,具有相当的现实性,符合苏联亟待解决的政治经
济矛盾的迫切需要。
③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④赫鲁晓夫改革对于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2)失败原因:①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②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对斯大林的批判仅仅是集中与人身攻击,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束缚;③缺乏事实求是的思想作风,如盲目的在不合适种植玉米的地区扩大玉米种植面积。
十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
(1)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一样,把改革重点放在经济领域,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3)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最
终导致苏联解体。
十一 关于苏联改革的启示
(1)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随着生产力的改革而调整 (2)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遵守客观规律。 (3)改革要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4)改革不是一帆风顺,要坚持下去
(5)必须要坚持马列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十二 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相同点:(1)背景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结果相似: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都失败了
(3)失败的主要原因相同: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②不同点:前者重点在农业,后者重点在工业
十三 分析归纳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以及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 不同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
解体
原因: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为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②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较大,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
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
③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
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e4754a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