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说课稿

2023-11-06 05:00: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看雪》说课稿》,欢迎阅读!
《看雪》说课稿
激情对话 品味语言 适度拓展

—— 《看雪》说课稿

德培小学 孙晓帆

《看雪》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三册第三组教材。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课文写了老师给台湾小学生讲述自己儿时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到北京看雪的欲望,表达了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渴望同欢乐的深刻含义。课文的语言含蓄简洁,背后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平朴中见真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全文以“盼”贯穿全文,台湾的小朋友盼望着去北京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着台湾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文中描写北京雪景和孩子们在雪地上尽情玩耍的一段文字非常生动,富有感染力,是引导学生品味、积累的好材料。通过品读,体会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师生的对话,体会台湾与大陆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是本文的难点。

学习此文之前,学生已经通过《识字3》和《北京》的学习,对这两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台湾和北京的关系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因学生尚为二年级,生字学习课文的朗读理解还是教学的重点。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联系图片和生活经验,理解“橱窗”“铺着雪毯”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感受台湾与大陆的紧密联系,激发起对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盼望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板块的教学 一、聊雪,未成曲调先有情

因为我们这里也会下雪,学生对雪有一定的生活积淀。因此上课伊时,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雪吗?说说你看到的雪是怎么样的。冬天里,你们会怎样玩雪呢?联系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雪,说说对雪的印象。

在学生畅谈了对雪的感受后,我对他们说:“听了这些小朋友的描述,你是不是现在就很想看到这些雪白的精灵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看雪》这篇课文。

教学的内容和生活相连,当触及的话题与学生的兴趣相通,学生的话匣被打开了,他们的情感就和文中台湾小孩子一样:现在能看到真的雪,真好!激起了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感情的铺垫。 二、看雪,设身处地感真情

此板块,我安排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第一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记得有位特级教师说:“加强初读,延时开讲。”我让学生充分地读,有足够的时间接触文本,疏通语言文字第二次,请个别学生读课文,进行自学


的检查反馈,相机进行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如:既是后鼻音,又是第三声的“省”既是前鼻音,又是第三声的“毯”是前鼻音,又是第二声的“银”对话部分几个问句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问的语气。将字音教学和难读句子的突破与文本感知紧密相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时这个过程也能充分了解学情,立足学生真实的水平,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

三、盼雪,字字句句悟深情

我们南方的孩子几乎每年都能看到雪,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文本有些距离,们很难想象台湾孩子只能看那些橱窗里的棉花雪,就无从体会台湾孩子对雪的期盼。这里我也请学生联系自己盼雪,喜欢雪的那种心情,拉进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了更好地走进台湾孩子的心,体会台湾和北京的关系。我准备了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在上面找找台湾和北京的位置,为下面体会空间上的遥远并不能阻隔浓浓的期盼之情打好了情感的基础。结合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介绍,让学生知道在台湾是很难见到雪的。如果当时,自己就是橱窗外的台湾小朋友,看到这些人工做的雪景,心里会想些什么。这种移情体验,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台湾小朋友的遗憾和对真实雪景的无限向往,拉近学生和文中人物的距离,利于更好地体悟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文中前三次师生对话,要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体悟其背后的情感和深意,里还要引导学生特别关注那些语气的提示语和人物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如第一次对话重点让学生体会“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让他们说说,老师的神情告诉了我们什么?让学生体会老师怀想起了北京美丽的雪景,勾起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第二次对话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语气提示词——惊奇。透过“惊奇”,学生的那种羡慕、那种对雪的喜爱自然流露。第三次对话,则可以将“很远”一词具体化,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北京和台湾的距离。可以举实例,说说坐飞机需要多少时间到达等,将理性的语言赋予感性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次的对话,可以带领学会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人物的情感,在朗读中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

四、写雪,妙笔直抒心中情

三次对话以后,课文引入了老师的一段回忆。美丽的雪天,一群孩子在雪地上尽情地玩耍。课文还配有一幅漂亮的插图。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插图的功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里,我是这样具体操作的。课件出示图画,先打出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飘着、铺着、披着、堆、打”,然后和右边排列无序的一些表示名称的词语:“雪花、雪毯、银装、雪仗”等找朋友,感受词语的合理搭配。接着出示搭配后的短语,让学生选择几个自己的喜欢的短语,看图说话。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了鲜明的梯度,由浅入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巧妙地结合了词语的积累,同时让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切实的训练。

看图说话后,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自然已经将玩雪的那种快乐和高兴劲儿都表达了出来。

第四次的对话,重点要引导学生们的语气提示语——争着,让学生感受孩子们的迫不及待和对北京的无限向往。

而写老师的那句话则更具深意,“深情”的背后体现了老师多么强烈的期盼啊,盼望早日回到故乡,盼望台湾和祖国早日统一。这句话,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这里”和“那里”分别指的是什么。教学时,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e0d51956bec0975f465e25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