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如何理解经济基础与文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2022-04-11 13:20: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理论】如何理解经济基础与文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欢迎阅读!
文学理论,经济基础,不平,理解,现象
如何理解经济基础与文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222011308011081 廖纯真 文学院汉教二班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经济基础与文学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关系。

经济基础的角度看,文学适应着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如中世纪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解体,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文学出现。

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首先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如对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通过维护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来达到。其次它对经济基础起破坏和瓦解的作用,如历代被统治阶级诬为诲盗诲淫之作品,如《红楼》《西厢》《水浒》等。最后,文学在破坏旧经济基础的同时又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如五四新文学《狂人日记》《女神》等。

然而,文学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它显得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同生产呈反方向的发展。对此,马克思指出这是物质生产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课堂上,老师就这一点举了19世纪俄国的例子,当时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然而俄国还处于施行农奴制的水平,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然而,许多文豪却都出自俄国,如普希金、斯托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等等。反观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法国,虽然也强调人性的解放和思想的启蒙,但更多的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发展,在文学创作方面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

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与我国古代诗歌的蓬勃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纵观中国古代“高产”的著名诗人,有哪一个不是仕途坎坷、穷困潦倒、壮志未酬的?杜甫,一辈子做过最大的官只不过是区区八品;李白,多次自荐却不受重用。试想,如果他们平步青云,过上“五陵少年多不贱”的锦衣玉食的生活,是否还能写出“欲上青天揽明月”之流的大作呢?恐怕是很难的。

因而,在经济落后、物质生活极其困乏的俄国,人们没有享受荣华富贵的条件,身体上、物质上得不到满足,继而便将注意力转向精神层面,追求思想上的富足。在这一点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致力于探讨人生终极问题,借用小说中的人物对世人发问——“如果有上帝,那么他为什么对穷苦视而不见?如果没有上帝,那么我们活下去的意义何在?”

所以,物质生产艺术生产从某种角度上看,是相悖的。穷困的窘境会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会激发人们去创造一个“理想中的世界”;而富足的物质产品则更多地带给人们满足感,并引发人们对于物质更多的欲望。叔本华曾说,“欲望意味着欠缺,欠缺意味着痛苦。所以,一切生命在本质上是痛苦。当痛苦休止时,又会感到无聊。人生就摇摆在欲望与无聊之间。可见,由物质引发的欲望非但不能激发人们创作的灵感,反倒会带来痛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db990de3186bceb19e8bb8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