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赏析-《题扬州禅智寺》原文翻译及练习题》,欢迎阅读!
《题扬州禅智寺》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题扬州禅智寺》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
突出,一开篇,一煞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题扬州禅智寺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译文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注释
1.禅智寺:也叫上方寺、竹西寺,在扬州使节衙门东三里。史载其位于蜀冈之尾,原是
隋炀帝故宫,后建为寺,居高临下,风景绝佳,是扬州胜景之一。
2.蝉噪:指秋蝉鸣叫。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飘萧:飘摇萧瑟。 4.阶砌:台阶。
5.白鸟:指通常为白色羽毛的鸟,如鹤、鹭一类的鸟。故:故意。迟留:徘徊不愿离去。
1、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3分)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
(2分)
2、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2分)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
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3分)
3.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什么特点?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这个特点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写出禅智寺的静寂的特点。角度及分析:
①以动即“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阔,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
冷寂。
②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
③从明暗的变化写静。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静。(写出特点1分,写出一个角度2分,写出两个角度5分)
4.这首诗的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满”字写出了青苔之盛而来人之稀;“生”字以动写静,情态俱备。皆渲染了环境的空寂
凄清。
5.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首句的“蝉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写声写动,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
哀,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d58bf7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