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刬”与“骣”》,欢迎阅读!
“刬”与“骣”
南唐李煜《菩萨蛮》:“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宋代李清照《点绛唇》:“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其中的“刬”字,各家的释义不同:或解释为虚词“只”,或解释为“光,光着”。《现代汉语词典》中另有一个“骣”字,意思是“马不加鞍辔而骑”。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中指出“刬”、“骣”实为一词:“刬,……字亦作骣”。我们同意他的观点。但对“刬”、“骣”的解释仍有值得讨论的地方。我们把《汉语大字典》对“刬”、“骣”的注释摘录如下: 刬:chǎn,《广韵》初限切。上产初。 1.同“铲”。
2.光,光着。五代李煜《菩萨蛮》:“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西游记》第十五回:“三藏无奈,只得依言,骑了刬马。”
3.副词:①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仅”。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刬,犹只也。”唐李廓《长安少年行》:“刬戴扬州帽,重薰异国香。”元尚仲贤《三夺槊》:“我坐下刬骑着追风马,腕上只彪着打将鞭。”②表转折。③表语气。
骣:zhàn,《字汇》鉏版切。
马不加鞍辔而骑。《字汇·马部》:“骣,马不施鞍辔为骣。”清翟灏《通俗编·杂字》:“骣,不鞍而骑也。”唐令狐楚《少年行·四首》之一:“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清史稿·太祖纪》:“科尔沁贝勒明安马陷淖中,易骣马而遁。”明杨慎《乘骣牛买皂荚扫帚,命妇以妒受》:“元制,媍人有妒者,乘骣牛狥部中。”又引申为光着。民国《定海县志·方俗志·方言》:“凡物之不附加他物者,皆谓之骣,即净意。” 再看《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注释:
刬,chǎn,〈形〉骡马不加鞍辔。冀鲁官话。《儿女英雄传》:“骑上那头刬骡子,一直向北去了。”
刬马,〈名〉不加鞍辔的马。西南官话。 骣,zhàn,〈形〉光着,不附加其它物件。吴语。 骣马,〈动〉骑马不加鞍辔。吴语。
骣穿,〈动〉不穿衬衣直接穿厚衣服。江淮官话。 分析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刬马”即“骣马”(“骣马”应为名词,《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为动词不当),“刬骑”即“骣骑”,“刬戴”之“刬”亦同“骣穿”之“骣”。“刬”、“骣”实为一词。笔者认为,上述数例中的“刬”并没有虚化,其义当是民国《定海县志·方俗志·方言》的解释“凡物之不附加他物者,皆谓之骣”,表示事物的一种状态,词性为形容词或副词。《汉语大字典》引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刬,犹只也”,将“刬戴扬州帽,重薰异国香”(唐李廓《长安少年行》)、“我坐下刬骑着追风马,腕上只彪着打将鞭”(元尚仲贤《三夺槊》)中的“刬”解释为副词“只”、“仅”,颇为牵强。
2.《汉语大字典》引《字汇》“骣,鉏版切”给“骣”注音zhàn,《王力古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同;清翟灏《通俗编》“骣,初限切”与“刬,初限切”相同,现代汉语读音当为chǎn,《现代汉语词典》同。“骣”为生僻字,两家注音虽有出入,但小异大同(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韵母的韵摄相同),也在情理之中。从《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注释看,“刬chǎn”多见于官话;而“骣zhàn”似多见于吴语。不同的本子给“骣”注音上的矛盾(反切不同)也许反映了语音演变的层次的差异。
3.正确理解“刬、骣”的词义,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人的习俗,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古代诗文的意思。根据结论1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断:李廓笔下的长安少年,用当今流行的话说,颇为“异类”。“刬戴扬州帽”,不是说他们只戴扬州帽而不戴其他种类的帽子,而是说他们戴扬州帽的方式与众不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d5858c1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