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重大改革

2022-04-09 17:50: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近代重大改革》,欢迎阅读!
中国,近代,重大,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近代重大改革回眸之戊戌变法

日语142 吴焱

21214217



一、背景 1、外因

甲午战争之后,战败的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议和,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不但向日本割地赔款,还不得不让日本势力侵入中国。甲午战争中,泱泱大国的中国被一个岛国日本打败,不仅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也使清政府的软弱腐朽更加暴露无遗。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内因

为了交付对日巨额赔款,财政空虚的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了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西方列强还积极争夺中国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并且开设银行,进行资本输出。同时,列强抢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为了应付严重的财政危机,采取一系列节支增收措施。但是,这些措施遭到官员抵制,成效甚微。许多官吏趁机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3、根本原因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自设工厂,抵制洋商洋厂的主张。当时洋务派已经无法再垄断近代工业,财政困乏的清政府也无力再投资新式企业。同时,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投资设厂,清政府只好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初步发展,但力量薄弱。一方面,遭帝国主义的排挤,另一方面,遭受政府的苛捐杂税。新兴的民族资产积极迫切要求实行政治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二、过程

1、早期维新运动的兴起 早在19世纪70年代,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们继承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人。他们主张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竞争。然而因为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没有付诸实践,所以没有成功。

2、关于《万国公报》和强学会的建立 康有为(18581927)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1891年,刊印《新学伪经考》,谓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非孔子之经”(见经今古文学)。用以推翻古文经学“述而不作”的旧说,打击封建顽固派的“恪守祖训”,为扫除变法维新的障碍准备理论条件。继又编纂《孔子改制考》,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马关条约》签订时,他正在北京应会试。听到与日本议和,


割让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的消息,震惊愤慨,52日联合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人发动“公车上书”,极陈时局忧危,请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并在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初步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法纲领。会试榜发,康得中进士,授工部主事。529,在《上清帝第三书》中,再次阐述变法的理由和步骤,提出富国、养民、养士、练兵的自强雪耻之策。接着,又上“第四书”,正式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817,创《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11月中旬(一说为八月),与帝党开明官僚文廷式、陈炽等创立强学会,改《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随后赴上海设强学会,创《强学报》,推动各地设立学会、报馆、鼓吹变法维新。

3、百日维新 政治方面

1)开放言路。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

2)精减机构。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

3)任用新人。维新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

4)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 经济建设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教育改革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军事方面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三、结果


18989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四、评价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一、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和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二、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三、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不肯承认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

3)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四、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戊戌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学革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d4a56def18583d04864594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