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举制的利弊与影响》,欢迎阅读!
科举制的利弊与影响
18级文学院广播电视学班
刘亭妤 1809324036
科举制的利弊与影响
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在中国,科举制从隋唐开始实行,历经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在牛明铎老师的“科举漫谈”课堂上,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古代科举的考试规则、纪律,以及科举中的一些轶事,以及舞弊行为等等,让我对科举有了更多的了解与思考。
俗话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科举制让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举是不可多得的阶级上升通道,从这个角度来讲,科举甚至比高考还要公平,改善了用人制度,为中国历朝历代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在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总的来说,科举制的产生,淡化了氏族、
门第的影响,吸收了不少寒门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并促进了高素质文职人员的形成。
课堂上,老师讲了有关科场作弊的轶事,其中有一件是为了防范科场作弊而在考场设立厕所,考生不得离场如厕。我对此很有兴趣,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在网络上看到西北大学博物馆有一件名为“科举丝质作弊夹带”的藏品。夹带上密密麻麻写了几万字。在科举考场上,作弊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有夹带,有冒籍,或贿赂考官、评分官等等等等。清末探花商衍鎏说:“童试大弊稽查之尤难者,则为枪手代
倩之风。”为此,朝廷也做出了许多“反作弊”的努力。这也引出了我对科举弊端的一些看法。
由明代开始,科举考试的内容陷入僵化,便成只要考生能写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注重学生的真实学识。很多读书人为了应付考试,思想逐渐被四书五经、八股文所禁锢,使眼界、创造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都被大大限制。受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只重视四书五经,不问世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能埋没了一部分人才。并且,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还有,虽然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愈演愈烈,科举制最终消亡。可是,虽然科举制在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变成了“应试教育”的复读机,但束缚思想的实际上是八股取士,而不是科举制。
科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特有的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制度。它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对于维护封建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曾激起过人们读书的积极性,为统治阶级选拔才识之士充实自己的队伍提供了条件。尽管由于考试内容和方法失当,不少考生与考官串通作弊,使科举制度未能发挥其本来的作用,但对封建社会这一漫长时期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以及知识分子的学风,都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实在不可低估。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待。科举也是如此。在“科举漫谈”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联系初中、高中历史课本里学到的知识,让我对科举有了一些更深的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d47678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