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一)

2023-01-05 08:27: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一)》,欢迎阅读!
社会化,后勤,高校,改革
论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

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与改进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系统化工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管理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 一、后勤投资多元化问题

1.许多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中,一般重视教学科研、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对后勤设施设备的建设,校方迫于资金的困难,一般采用多元投融资的办法。这的确解决了校方新校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使许多高校将多年无法实现的梦想变为现实,但不可回避的是许多投资开发商在投资回报率比较稳定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同时,也取得了后勤服务项目的经营管理权,因此后勤市场出现了多头管理市场格局。 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多头管理的一些弊端,无法进行统一监督。如某大学由于食堂由投资商开发建造并负责经营管理,在服务中,因价格、质量等问题,学生意见很大,但学校无法插手,管理困难。在新校区的后勤管理中,如何处理好学校与投资者、经营管理者的利益矛盾,在明晰产权的过程中如何处理融资渠道、投资回报、经营收益与大局稳定的关系,这成为新校区管理中棘手的新问题。

2.随着市场经济渐趋成熟,社会服务行业不可避免地进入校内,与校内后勤实体竞争。然而开发商毕竟重商轻教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学生却将其管理行为全算在学校及后勤的头上。

鉴于以上两种情况,我认为,学校的后勤服务市场可以由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要求进行调控,学校通过市场手段,可以选择优质企业、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明确合同条款及严密的监督,控制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引导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体现姓教的特点。

要做好从招标到签约、监管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放了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取得了超出想象的好效果,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这就说明,新的管理制和运行机制比高校自办后勤更能体现姓教的特点。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认识上的误区问题

1.学校过早地把未注册的后勤实体看作外人,把双方利益对立起来。后勤社会化不能错误地理解成是学校与后勤分家,而是让后勤成家立业,尽快完成三步大跨越,由学校养后勤后勤养自己,最终发展到后勤养学校,这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后勤实体是学校发展的主要保障,后勤实体搞的好,主要受益的是学校,后勤实体搞不好,受害的还是学校。对后勤实体斤斤计较、刻薄无情,貌似对学校负责,实质上违背学校根本利益。因此,在过渡期内,学校必须兑现扶持承诺。

2.认为后勤服务应当是纯公益福利性的。认为我国是穷国家办大教育,国家财力有限,只能提供低水平的、最基本的公益性福利性服务。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纯粹公益性福利性服务弊端明显,效率效益差,并不可取。不花钱的服务,享受者不太当回事,提供方得不到利益,也不会尽心去做。服务,只有以经济为纽带,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3.认为后勤服务样样都要收钱,学校对划给后勤实体的资产设备统统收费,即使属于公益性项目也不例外。这样的极端做法必然导致增加成本,价格上升,这对学生与后勤实体都不利,刚剥出去的后勤实体本来实力就不行,市场运营很不熟悉,很快就陷入困境,对走向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

4.认为后勤资产都要保值增值。后勤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是用于经营,保值增值,要看具体经营什么项目,由什么人来经营。后勤资产保值增值的后果是增加了服务成本,提


高了服务价格,增加了师生负担。因此,用于基本生活服务的后勤资产,应当尽量降低服务成本和价格,体现公益性福利性,不应盲目提倡资产保值增值用于高档服务、特殊服务,或为少数人服务的后勤资产,可以要求保值增值

5.认为后勤改革是不是不搞了。个别高校后勤改革走了回头路,促使一些人对后勤社会化方向产生怀疑,对深化后勤改革态度不坚定,存在幻想,消极等待教育部出台新的改革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明确政策,但允许大胆探索,其实就是一种机遇,等政策出台了,发展机遇也就不多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d1cc19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