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常识之24节气

2022-06-06 21:19: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文化常识之24节气》,欢迎阅读!
节气,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常识之24节气

传统文化常识之“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

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15度就是一个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附: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有的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春、

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至”是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分”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有的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有的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有的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二十四节气"具体表象

1。立春(23-5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

四季从此开始新的轮回。有吃春饼和春卷的习俗

2.雨水(21820日):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惊蛰357):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气候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

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4.春分(320-21日):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

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5。清明(44-6):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在清

明节 这一天,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6。谷雨(419-21日):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

“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传统文化常识之24节气

7。立夏(557日):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

,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8.小满(52022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

所以叫小满.

9.芒种( 657日):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

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10.夏至(621-22 ):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

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变长。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11.小暑768 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12。大暑(72224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

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13。立秋(879):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14.处暑(822-24日):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

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15。白露( 979 ):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秋分(922-24日):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

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17.寒露(1089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

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18。霜降(102324日):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19。立冬(1178日):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

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我国大部分地区即将结冰。

20.小雪(112223):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

开始降雪,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岭南地区一般只有粤北的韶关、清远等地方降雪。南方有的地区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21。大雪(1268 :大雪前后,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22。冬至(122123日):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

进入数九寒天。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变长了,谚云: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23.小寒(15-7 :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

点的意思.




传统文化常识之24节气

24.大寒(120-21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

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四、201611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

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d10f1bd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