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相关理论概述》,欢迎阅读!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
文明是人类文化不断发展的成果,是人类适应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1.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狭义的生态文明是指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文明的形式之一,它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候所能够达到的文明的程度。生态文明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建立社会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选择适度消费的生活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第二,生态文明的行为,包括个人绿色生活方式和社会的绿色发展,其中发展生态产业,促进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其重要内容;第三,生态文明环境建设,包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修复生态系统,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开展各类生态工程;第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建立和完善适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制度规范。
生态文明观也伴随生态文明的提出而产生。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及保护为主线的一种社会进步的成果,具体而言,生态文明就是以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的社会进步的成果。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对于自己的价值观念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树立符合自然生态原则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规范。我们要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者,人与自然平等,也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历史演进的结果,是对人类各种文明的继承与发展。
2.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
教育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其主要教育对象是高校大学生。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生态理念、党的生态思想等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
生态文明观的教育与培养,使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生态文明情感,践行生态文明行为。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容应该包含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教育、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教育、现代生态发展观念教育、生态文明政策及法制教育、生态行为及生态消费观教育等多方面,旨在培养保护生态自然、关爱社会和谐、心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 我国生态文明观形成和发展的简要历程
党的十三大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十分关注生态问题。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大力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积极努力开展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很好的结合起来。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收入了“九五计划”。这是我党的文件里面第一次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荒漠化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前途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这也是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伸。胡锦涛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推向生态文明的轨道。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能源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首次把“生态文明”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写进报告中,明确表明了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到人与自然都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d013c2c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