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考作文怎么写》,欢迎阅读!
中考作文怎么写?
中考作文怎么写?笔者认为,考生要掌握一些考场作文的技巧了,了解老师的喜好,老师批阅作文一般有“七看”,就是看标题、开头、结尾,立意、亮点、结构和书写。所以要求考生要讲究标题的新颖、开头的艺术、结尾的技巧、立意的深度、亮点的展示、结构的清晰和书写的端正。
一、明眸善睐亮全篇 ’
有人形象地把作文题目比作人的眼睛,确实再恰当不过了。所以有“题好一半文”之说。尤其是在中考中话题作文成为主流之后,拟题的意义更加重要。题目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文得分的高低。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拟出新颖、简洁、醒目、有文采的中考作文佳题呢?l、善补题,以小见大。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是最简捷方便的拟题方法。如以“体验”为话题,可拟《爱的初体验》、《体验孤独》、《体验长大》、《体验之苦》等。2、巧点化,妙趣横生。此法擂的是引用或点化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广告词等作为文题。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声生独特的魅力。如:“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3、妙修辞;匠心独运。这种方法,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拟题。如:“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4、新视角,别开生面。这是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新奇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的好标题。如《落难也是一种财富》;也可展开想象,《如古莲家族的灭绝》等,这些文题就拟得有穿透力,阅卷老师自然会“一见钟情”。5、设悬念,矛盾生疑。如:《100分,我恨你》。6、巧组合,中外交融。如:“爱心”话题:《我的感觉,I am fine》。
总的说来,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拟题,都应做到文题精练、醒目、新奇、生动,且在话题之中,还要。与所写文章文体一致。
二、巧开头
古人说“风头豹尾”,又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部说明了开头的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昵?文无定法,开头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可考虑选用以下开头方法:1、开门见山法,如《谈骨气》的开头;2、背景渐入法,如《孔乙己》的开头;3、设问置疑法,如《万紫千红的花》的开头:“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昵?”4、名言警句法,如《怀疑与学问》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5精辟设喻法,如《中国石拱桥》和《马说》的开头。
总之,考场作文怎样开头,这次定要写的内容,文章的性质和你独特的构思。
三、巧结尾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 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常用的:1、自然收束式,就是 在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2、首尾呼应式,如《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3、画龙点睛式,如《枣核》的开头:“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依恋故土的。”4、名言警句式,如《驿路梨花》有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5、抒情议论式,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不可缺痕,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
四、立意新颖深刻
这是中考作文闯入高分的关键。好的立意有以下几个标准: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那么,如何立好意呢?下面两个话题作文的立意方法可供参考:
l、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中考话题作文所给话题是很宽泛的,必须选好角度,通过典型的小事件来反映大的深刻的道理,做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如:今年有好几个省市的中考作文都以“阅读”为话题,在这里,“阅读”可以理解为“观察”,“欣赏”、“感悟”、“体验”等许多方面。我们在给文章立意时,要把“阅读”这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成一个具体小范围,可以写“阅读自然方面的”,如:“登山之乐”、 观海之乐”,“赏花之趣”等;也可写“阅读社会”方面的,如:“感悟合作”、“以领悟真情“、“享受帮助”、等;还可以写“阅读人生”方面的,如:“欣赏自我”、面对失败”、“挑战挫折”等,也可以写“阅读人物”方面的,如“阅读父亲”、“走近大师”等,这样“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文章立意才能深刻。
2、独辟蹊径,凸现个性
中考作文立意新颖,往往要利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同样一个话题,要避开一般同学的构思和立意方式,巧妙地从一个角度去立意, 争取写出点与众不同的鲜味。例如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克隆的我》, 文章围绕以“克隆”这一新鲜话题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打破了常规思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e93a8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