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

2022-05-25 05:07: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欢迎阅读!
承天,夜游,梳理,知识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文学常识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是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是朝的文学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二、解释加点词: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4、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

5、月色入户 户: 6、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地样子 ..7、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8、相与步于中庭 中庭:院里 ..9、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10、水中藻、荇交横, 藻、荇均为水中植物 三、理解性默写:

1、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者。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本文的主旨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显示与好友“心有灵犀”的喜悦的句子:怀民亦未寝。 8、作者慨叹知音难觅的心里活动的句子。念无与为乐者 9、表现作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的句子:欣然起行。

10、文中用来过渡的句子是: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四、问答题: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2




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月色皎洁,空灵。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6、文章的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7、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9、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10、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一是指生活上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是指政治上清闲,虽有远大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人。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1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1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 1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2




比喻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拟人句:月色入户。

反问句:何夜无月,何处无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都是闲人 16、“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17、请写出两个借月抒情的诗句,并注明出处和作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静夜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18、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寓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19、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0、根据你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创作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庭中竹柏幻影 月下东坡沉醉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d0e19f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3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