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2年春季会考作文》,欢迎阅读!
个人品德究竟如何养成(38分)
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是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传承下来的美德,中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祖训。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故事更直接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孝”的重视。但前不久,“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的启动却着实让公众哗然,也有更多人在反思,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老实说,第一次看到这条消息是在网上,最开始还以为是网友恶搞,但一经了解发现确实有其事,顿如五雷轰顶一般。令我惊诧,令公众哗然的原因无非只是大家共同聚焦的那个问题,“孝子是单靠教育,脱离社会就能培养出来的么?”我个人认为这不切实际。我们到底怎么了?
明知孝子绝非象牙塔似的教育所能培养出来,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孝子工程”。从其中我看出的是教育的无奈。改革开放后中国高速发展,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万能的孔方兄面前是如此的寒酸,中国人的品德问题已成舆论关注的焦点。孝,只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一部分,但孝的缺失却透露出我们品德的缺失。
我们该怎么办?
前面说过,不关注社会盲目谈教育是无用的,空洞的,因此要对孩子进行个人品德的养成,也必须关注社会,投入社会,有人说社会上充满着黑暗与堕落,如何能教育?我认为完全可以将这些负面内容以反面教材的形式表现。况且,社会上难道就没有孝子了么?年年感动中国栏目都会给“孝子”留一席之地,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孝子”,因而,投身社会,对教育孩子养成自己的良好品德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但同样,我们也要不断改造社会,使它更光明更有说服力,这样,以后即使没有什么小孝子工程,孝子也会不断涌现出来,因为社会才是最好的老师。
衷心希望有一天,孝子培养工作能落幕,也希望那时,我们不必费心再培养孝子。
社会的品德(38分)
苏格拉底曾言“美德即知识”,而依我看来,如今却早已不是远古希腊的单纯年代,知识与美德早已脱节。教授知识,易也。涵养美德,难也。品德之养成远非启动诸如“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所能达到。社会与环境才是个人品格最好的导师,一个高度文明而优雅的社会,怎能不涵养出一代代高尚而优雅的公民。
想起余秋雨曾在《行者无疆》中述说游览欧洲的所观所感,有些片段让人感慨良深。北欧小城,傍晚街道空旷,许久见不到一辆车的影子,但城市的居民仍静静地待路旁。“红灯停,绿灯行”,小学时便熟记的口诀,如今却已觉得像一句空话。反观北京,行人在车水马龙的街道间尚且穿梭自如,领着孩子的妈妈也鲜少顾及那闪烁在街对面的红灯,也许在孩子们的眼里,红灯早已变成装饰品,不再具有任何意义。那么,“出行礼让,遵守秩序”的修养与品德,又该如何在那些年幼的心中建立?他们将来,会因为单薄的书本教育,而约束起从小便习以为常的行径,成为一个遵守简单交通规则的人吗?
社会的涌流正在与我们所期望的文明相悖,环境的现实让基本的品德教导成了冠冕堂皇的话语。社会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地,当扶起老人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帮持,当人与人之间不再有那般猜忌,当孝顺父母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我们便无需费心启动“培养工程”。社会自有其品格,每个人也便会自有其品格,而当每一代人都具备了文明与涵养,这个社会也才会最终成为一个成熟文明的社会。
还是那句话:行胜于言。空口的说教是苍白的,只有每个人的行动才能构成潜移默化的具大影响力。我们期待着有一天能看到空无车辆的街道上有人在等红灯,看到垃圾都被扔进垃圾筒,也许街边
1
大楼的某个窗口后面有一双孩子的眼睛。
环境是最好的教导,社会的品德由我们每个人的品德共同汇聚。
养成品德(39分)
最近,北京启动了一项“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打算用五年培养百万孝子。说得一本正经,说得头头是道,说动了不少人的一颗期待之心。可是,我怎么总觉得,这个工程本身就那么不切实际呢?
试想一下,五年培养几百万孝子,十年二十年这个数字就得破千万,这样还只是北京一个城市,如果全国上百个城市一起开展这个工程,岂不是几十年内就把全中国十三亿人全感化成孝子了?这个进步,未必太快了点。
在我看来,不论是孝顺还是其它什么美德都不是五年十年能培育出来的。所谓养成,得慢慢养才能成。中华美德传承了五千年,这些品质岂是五年能养出来的?我不否认这个工程的启动有利于国人素质提升与健全人格的塑造,但“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向来是没什么如意事的。
与其用五年培养百万孝子撑门面,不如用五十年去慢慢改善国人的道德素质。且不论五年速成的孝子有多少能孝顺一生的,仅仅是那看起来极多的百万人,一旦与十三亿相比也显得有些少了,所以说,单凭一次两次工程效用并不大,顶多在当权者心里好过一点罢了。慢工才能出细活,潜移之下才有默化之理。也许针对全中国的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不会在短期内收到成效,但长远看来其价值将不可估量。
谈完了国家,我们再来谈谈当今的品德教育。众所周知,现在的社会愈发激烈,残酷的竞争逼迫人们更多地学习专业技能与应用知识,以求在社会中不被淘汰。这一现象直接反应在学校里,如今的学校太多只重视分数与应试能力,对品德的培养却一再忽视。我可以理解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学校希望学生升上好大学的想法。但因此丢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品质与美德,却有些本末倒置了。当我知道我的妹妹一周里比我还忙的时候都被震惊了,天可怜见,她才上初一!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只有一句话,养成美德只有靠长期教育,而实施的最佳方案莫过于教育制度的改革。
但愿我们的下一代的课本里会多上门美德养成课。
论个人品德养成问题(39分)
近期,一项“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已在北京启动。大家态度不一,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社会终于正式“重视”起了儿童的个人品德培养,这是一个积极的开端,令人担忧的是,这项工程能否达到目标,培养个人品德真的容易吗?
我们就以孝为例。从孩子的立场上来讲,首先需要一个环境。有了家人的疼爱,才会有对象去“孝”,其次则须多看书,懂理,还记得曾看过朱自清的《背影》,一下子就明白了父母恩情之大,也看清了自己内心对父母的爱。从此就懂得做人要孝顺父母。
从家长的角度了发,家长则须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模仿对象。若家长对长辈敬爱,孝顺有佳,则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好的影响,“孝”的理念也会深植孩子心中。
因此,培养一个孝子并不是那么容易,培养出好的个人品德也不是只针对个人就能成功的,我们必须考虑整个社会环境。
养成符合现代人发展的好人格,必须加入对现实社会环境的思考,鲁迅文中常出现的“二十四孝图”,耳熟能详的“郭巨埋儿”都是曾经的教育“大纲”,若我们现今的教育还参考曾经的伦理标准,恐怕也会出现可怕的后果。
个人品德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一个人生命之伊始,到十八岁成年。教育不应过度强硬,应慢慢渗透。太过急于求成容易使孩子的表现太过形式主义,他所表现出来的谦逊、孝顺、友爱若都是
2
表现给别人看,就大大有悖了培养个人品德的初衷。如何使一个人从内心就爱好美好,从内心就愿意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那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个人品德?联系社会大环境。近几年“80后”“90后”等名词纷纷热传,人们对这些独生子女的评价却极差。或许是因为独生子女优厚的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不得当,使这些孩子成为社会遣责的众矢之的,培养孩子,等于培养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个人品德养成关乎国家未来的民族精神。
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个人品德养成问题。或许离成功还很遥远,但我们已勇敢地跨出了一步,“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已经启程,或许将来还会有“中华小君子培养工程”等等,我们应该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引导国家下一代,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使我们的国家在精神境界上强盛起来。
育人应全面(39分)
对于“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这项工程对孩子的成长和健康的人格的塑造具有积极意义。持相反观点的人则认为单靠教育而不顾及社会大环境是不切实际的。其实,这两种观点并无完全的对错之分,反而指出了这种工程的优点与不足。所以我认为,对于个人品德的养成问题,我们既应把握好教育这一关,也应顾及社会大环境。
俗话说“十年树人,百年树人”,教育如此繁重,正是因为其重要性之高,教育是人们进入社会乃至个人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如此复杂,如果没有教育,人又如何能立足社会?世界发展如此之快,如果没有教育,人又如何能有长远发展?可见,教育是育人的基础,是育人的前提和保障。像近些年发生的“狼孩”、“猪孩”等事件,其中的孩子正是因为没有接受教育,和生畜生活在一起,所以在他们回归人类生活若干年后,仍不能融入社会,由此可见,对于养成问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人们还应考虑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培养人才。
近年来,高才生个人品德败坏的例子也屡出不穷。像大学生给动物园黑熊泼硫酸,像“甲骨文”学生品德不高,这些例子都体现了教育的片面性。现在的教育太学术化,很少顾及到社会生活,才导致学习优异的学生却素质不高的怪现象。这看似无关紧要,实际却危害重大,就像是“高学历、低素质的野蛮人”一样。所以,在保障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社会的大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科学与道德并存的全面人才。
教育像是船,社会像是帆,只有帆,没有船,根本无法航行,只有船,没有帆,船只会随水而流,乱撞一气,当船与帆并存时,人才能顺利航行,到达成功的彼岸,所以我认为,个人品德的养成,既要有教育为基础,又要有社会的关照,全面的育人,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人才。
量产孝子(38分)
北京市启动了一项“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计划培养百万孝子。这在我想到了“量产”这个词,把孩子们送进“孝子车间”,加工之后就是孝子了?要是这样,今日培养孝子,明日培养好人,那我们的世界岂不是美好的太过容易了。 我认为,培养孝子这类工程实在不妥,孝道不是一种知识技能,而是种种对父母爱意的自然表现,古有少年剜肉救母,也有小孩在冬天为父母暖被子。这些或大或小的孝举全部是对父母爱的体现。这些是“统一教育”中学不到的。
那么既然作为一种个人品德,无法统一教授,又该如何养成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步是重视家庭的教育,在孩子心中,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家庭更重要。美国总统华盛顿正是在犯错之后,父亲教导他学会诚实;孟子正是在母亲一次次为他搬家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家庭是培养一个孩子品质的第一间“教室”。
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便让他的个人品德受到了“良好教育”。童年的生长环境往往造就了未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a509830975f46527d3e1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