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唐两代十池的变化及其原因》,欢迎阅读!
汉唐两代十池的变化及其原因
汉代最大的苑囿-上林苑中分布着很多池陂,如初池、糜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西陂池、当路池、犬台池、郎池,总称为十池。这些池陂的生态环境与上林苑的生态变化息息相关。西汉武帝以后,上林苑逐渐遭到破坏,森林砍伐、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使上林苑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到了唐代,人类进一步的破坏,使十池中的牛首池被淤浅,周围长满野韭,变成”野韭泽”,其余九个池陂已不见于记载,可能全部被泥沙填平。
标签:生态环境;森林植被;淤浅;牛首池
十池屬于上林苑中的池沼,据《三辅黄图》记载”十池,上林苑有初池、糜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坡池、西陂池、当路池、大台池、郎池。” 等十个池。上林苑原是秦时的旧苑,汉武帝大规模修筑以前已是汉王朝的内苑,它坐落在关中平原的中部,南靠秦岭,北临渭水,地势南高北低,是一个由南向北微微倾斜的冲积平原。《三辅黄图》中说”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汉书云:武帝建元三年开上林苑,东至蓝田宜春、鼎湖、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曾经开放秦的苑囿园池让人民耕种,这里的许多地方已经为农民所开垦。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多次便装出游,去终南山打猎,因为”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于是命大夫吾丘寿王征购鄠、杜建上林苑,并划给三辅属县的荒地作为补偿。扩建后的上林苑,大致包括今长安、户县、周至三县地界。其中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三辅黄图》中记载”上林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育种种植其中。”由此可见一斑。
一、十池的生态环境
上林苑广阔的范围内有众多的天然河湖和洼地,十池就在其中。《三辅黄图》中提到”牛首池在上林苑中西头。蒯池生蒯草以织席。西陂池、郎池,皆在古城南上林苑中。陂、郎二水名,因为池。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焕然。” 牛首池可能在今长安县西北;据记载因为当路观在长安城西上林苑中,所以当路池应该在当路观附近;郎池、东坡池、西陂池、蒯池、积草池应该在城南上林苑中;其余的几个池位置没有记载。这些池的水源应该来自秦岭山中的河流,由于当时的气候温暖湿润,秦岭的森林资源蔚为壮观,破坏较小,所以十池的补给是相对稳定的。
二、汉唐两代十池的变化
汉代长安地区苑囿很多,与池陂很多的优越的水文环境有密切关系。汉代在关中地区广辟苑林,不仅城外有许多苑囿,而且城内也有很多苑囿。这些苑林对湖泊城池的持续存在起了重要的保护作用,使许多湖泊池沼经历了百年甚至千年而未被淤塞和干涸。
十池的生态环境与上林苑息息相关。汉上林苑秦岭山地良好的天然植被为维持十池的生态环境极为重要,使这些池长期存在而不被淤塞,《三辅黄图》卷八上林赋云”西驰宣曲,濯鷁牛首”意思是说西游上林苑,过了宣曲宫,到牛首池划船。 这足可见当时牛首池面积之大,水量之丰富。汉武帝以后,上林苑开始衰落。在这期间,曾经部分开辟为农田。
三、十池生态环境变迁的原因
十池由汉初的十个到唐代最后只剩下一个牛首池,并且此池还变成沼泽,四周长满野韭,所以叫野韭泽,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究其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可能占主要。
原因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对天然植被的破坏。汉代时期,长安城以南和秦岭北测,东起宜春苑,西至周至的广大地区,都是上林苑的范围。这些苑囿,无疑有着良好的天然植被。但是从汉代开始由于都城建在关中平原上,为了建设都城和宫殿就近取材于上林苑南之终南山,需求量十分大,对后来的天然植被的破坏多多少少留下隐患。到了唐代,不仅废除了汉上林苑、宜春苑等苑囿,使原来的天然植被基本上破坏,而且还进一步对秦岭山地的天然植被造成很大的破坏。另外,唐代规模巨大的长安城的建造,皇宫贵族营建宅第,以及众多寺观庙宇的建造都需要大量好木材,天然森林破坏严重。这些森林植被被迫怀以后,致使秦岭山第及山前地带的泉和池陂大多都消失,河流量变化也很大,多洪水,河水含沙量很高,使许多池陂被淤塞。
原因之二是由于上林苑大部分被开辟为农田。汉武帝以后,上林苑就开始衰败。汉元帝曾令在”水衡禁囿”中假与贫民种地,上林苑归水衡管辖,可能部分辟为农田。西汉末年的战乱,也是上林苑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东汉迁都洛阳,上林苑就逐步辟为农田。据《后汉书·冯授传》记载,”授以三辅地旷土沃…乃上书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许之。”《后汉书·冯异传》也说:”建武三年异屯军于上林苑中。” 这说明上林苑不仅驻扎军队,还开垦为农田了。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气候的影响。虽然气候条件的变化为十池的变迁起的作用不大,但是还是促使了这种变化的加速,所以也要考虑进来。西汉以后,气候开始变的寒冷干燥,据记载从东汉到南北朝是一个近600年的寒冷期。当时东汉洛阳晚春降霜雪,冻死了很多人。这种气候的变化对森林植被、降水等等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总之,十池的这种变迁是由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当时人类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屯军辟田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得十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主要因素。另外,气候的变冷变干燥也是加速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何清谷撰,《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05年
[2](唐)李泰等著,贺次君辑校,《括地志》,中华书局,1980年
[3](宋)宋敏求著,毕沅新校正,《长安志》,长安县志局印,1931年
[4]王守春,《汉唐长安城的水文环境》,《汉唐长安与关中平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增刊),1999年12月
[5]李健超,《上林苑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对西安经济文化发展的不良影响》,《汉唐长安与关中平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增刊),1999年12月
[6](南北朝)范晔 撰,(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73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7363d7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