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马勒第五交响曲

2023-01-07 03:36: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说说马勒第五交响曲》,欢迎阅读!
马勒,交响曲,说说
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赤裸裸的葬礼进行曲,也是马勒对现实社会颓废、腐朽的描绘。第二乐章是它的继续,也是马勒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激烈斗争和反抗的叙述。

第三乐章『诙谐曲』是马勒精心刻画之作,一方面,他对社会的丑恶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鞭鞑;另一方面,他在这个乐章里又表达了人类和社会本身的生命力和朝气。如果说在第五交响曲里第一二乐章是一个部分,那么第三乐章则是独立的一个部分。

第四、五乐章又合成了另一部分,表达了马勒对人生、对爱情、对社会的乐观态度。第四乐章的『小广板』-<爱情颂>,充分表达了马勒对艾玛爱情海枯石烂、此情不渝的心情。整部交响曲在第五乐章『回旋曲』的快板和诙谐的快板中结束。

马勒第五交响曲是对死亡和爱情的叙述和表达。每次听这首交响曲都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

1乐章,小号在哀鸣!小号吹起了一场诡异的葬礼,小提琴与大提琴在痛苦的奏着一曲没有怜悯的悲歌。副主题的插入如山崩地裂般,马勒在总谱上的标记是“突然加速,至狂怒,粗暴”,小号和圆号在愤怒的嚎叫,终于揭开了这场葬礼的主旋律:悲愤!这二字,是为谁所悲,又是为谁所愤。接下来,葬礼的主题再次以变奏的形式出现,狂怒消失后的气氛在发展中更加诡异,最后,小号在颤抖中再次奏响一开始的旋律,在隐隐约约的令人不安的鼓声中,单簧管接着小号上扬着那段不会结束的长音,然后,大提琴的拨弦飚出了那压抑不住的痛苦。

2乐章,拨弦的痛苦终于发展成歇斯底里的反抗(我认为是马勒所有交响曲中最疯狂的段落)即使中间的些许的宁静也无法遏止,大提琴帅气的把弓一横,小提琴便不顾一切的短促的尖叫。这种反抗痛苦又无奈,在接下来的弦乐组在一段令人落泪的旋律中可以找到原因。最后的胜利是伴随着这种反抗所获得的,无与伦比的辉煌(我认为是马勒所有交响曲中最辉煌的段落,马勒一生充满了反抗却从没有成功,所以这里的胜利显得格外的珍贵和感动)

3乐章,连德勒舞曲是主旋律,然而,伴奏的圆号才是真正主角,它不顾旋律的完整性,放肆的插入,它吹起每次段落发展的讯号。有人把圆号归结于第1乐章哀伤主题的再现,我不赞同。马勒本人说过:这个乐章没有浪漫与神秘,有的是非凡的力量,是人类充满光明与幸福的时刻。李季军在《生与死的交响曲》中论述这个乐章和歌德的一首诗(马勒本人也记录在创作笔记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有段落“让马蹄敲打大地,一刻不停!快,在颠簸中,我们要一往直前,在人生的旅途上奋进” 。发展部,赋格段的运用配合着成熟的配器把张紧力度表现到极致(令人想到马蹄阵阵),一声轰鸣, 4把圆号的联奏被两次管弦乐齐奏包围,然后圆号吹出了一个异常忧伤的曲调,连伴奏弦乐的哭泣相比下都略显苍白,忧伤的旋律在拨弦中继续发展(拨弦再次出现,暗示着马勒力图克制着这种情感的发展)赋格段再现,这次,连悲哀的圆号也无法阻挠奔腾向前的步伐,弦乐急转直上,管弦乐队齐鸣,定音鼓干净利落的宣告着奋进的决心。

4乐章,著名的柔板,门格尔贝格不负责任的认为其是马勒献给阿尔玛的情书。事实上,把它理解为一种更为深沉而宽广的情感更何我意,不要被马勒在这里设下的小陷阱所迷惑(可惜好像很多人陷了进去),毕竟这个乐章不是这部交响曲的精髓所在。

5乐章,吹响的号角(又是圆号)宣告着再度启程,大管的配合简洁有力,给人一种自然的力量(或许和马勒此时创作的环境有关)整个乐章几乎没有小调的段落,承接着第2乐章的胜利,情绪高涨。10分钟左右,第2乐章末尾那个辉煌的主题一闪而过,不过在结尾终于再现,单簧管的欢快加入拨开了满天的乌云,举世欢腾。




在我看来,马勒第5交响曲是他全部交响曲中生与死两个主题冲突最大的一部交响曲。矛盾,斗争,压抑,绝望,信心,奋进,时刻糅杂在一起。c小调—a小调—D大调—F大调—D调,除了末乐章几乎没有小调乐段外,其他4个乐章的调性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在主题上也是如此,尤其是23乐章,即使在无尽的悲痛中也有胜利的号角,纵然奋力前行也会伴着悲伤的旋律。马勒第五交响曲的精髓在第3乐章谐谑曲段(这也是马勒写的最长的谐谑曲)如果说第五交响曲是马勒生命长诗的转折段的话,那么这段谐谑曲便是这转折段的转折点,因为生与死在这里交织,天堂与地狱在这里交织

马勒的《第五交响曲》是于1901年和1902年的夏天在麦尔尼格的沃尔特湖边他新购置的度假屋中创作的。现在马勒的这首第五交响曲已经被公认为是作曲家一生交响乐体裁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第五交响曲是马勒的人格分裂在音乐上的表现。悲惨和欢快、沮丧和癫狂、痛苦和欢愉、绝望和希望,所有的对立都并存于他的音乐中。这些全然对立的特性由一个三重结构把持,描绘出一条看似普通其实决不平坦的道路。路的起点是绝望,而终点则通向终极意义上的快乐。头两个乐章组成了第一部分,最后两个乐章是第三部分。第二部分只有单独的一个第三乐章,庞大的谐謔曲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相悖的力量不断打着照面,渐变而不是断然地勾勒出一个世俗眼光中懂得人情世故的马勒。因此第三乐章/第二部分就好比是一个旋转轮的中心,组成第一、第二部分的其余四个乐章则是轮子的外圈。轮子不停旋转,飞射出整部交响曲中马勒用到的对立元素,在任何一个部分中都能辨别出迥异的音乐理念。

第一乐章:一只孤独的小号宣布了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的开始,全曲从此乐思纷繁,此起彼伏,欲望不尽而来。为了音色的倾述,马勒首次在此曲中开始了音响上的“剪接”“叠影”他不自觉地将电影蒙太奇的一些法则运用此曲中,结果,就令第一乐章的送葬进行曲动人心魂。按照劳伦斯·吉尔曼的说法“葬礼进行曲就像是令人心碎的失去理智的忧愁,一发而不可收拾,在低音提琴和大管的持续低音之上,小号的尖利的音响表现出天昏地暗般的悲伤,与弦乐器的伴音进行的哀泣相互呼应,这一段描写绝望之情的音乐,汹涌奔腾,前人的音乐中未有可与伦比者。

第二乐章:由大提琴和一些低音乐器开场,弦乐部分奏出华美的音符。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展开部开始时强有力的铜管乐器以及处于主导地位的由大提琴奏出的哀歌,不要忽视那成群的圆号所发出的高声欢呼。事实上纵观整个第二乐章,铜管乐器,包括这再现部中的伟大的声响,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所有我们想要的震撼,而在这之后的赞美诗部分则用准确无误的力量建立起该乐章真正的高潮,在高潮时弦乐和铜管乐相互抗衡,令人热血沸腾,紧接着的完结部将表面上看起来来之不易的胜利一扫而尽:铜管乐忧郁得就像到了世界末日;铜锣厚重的粉碎声将这个乐章送进了地狱。

第三乐章:谐滤曲。弦乐在连德勒舞曲节奏下拨奏,音色似如吉他,很是轻灵、动听。在相当长的发展部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三支单簧管和三支小号融在弦乐中的音响。十分流畅超迈。每个小节中呈现出的千变万化的节拍,要求指挥能像魔术师一样在大场景上的暴风骤雨来临之前将音乐处理成接近内心深处的低吟浅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6d6e70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