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知识讲解

2022-04-09 14:27: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献综述---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知识讲解》,欢迎阅读!
调查研究,师生,综述,讲解,文献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一、 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要求:新课改的全面推行,特别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施新课改的基本途径在课堂,课堂是个微观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习化社会的逐步生成,迫切需要教育改变原有的形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新课标是新的教学观念向传统教学的挑战。由于人才需求的不同,使人们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日益活跃起来。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如引导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的调查研究就刻不容缓。

二、课堂互动教学的概念

互动理论的创始人当说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理学家及哲学家米(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而将互动论真正合理利用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当属布列克里局Blackledge,D)等人的师生互动模式研究。他们运用自我概念、认识、解释、磋商等,对课堂中师生互动何时发生、师生在互动中的角色与地位等给予了较好的解释。

课堂互动教学是在课堂情境下,发生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对话及其相关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体现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极大潜力与作用。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他是机遇对教与学关系的审视和思考。互动教学的具体情景可能发生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中。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国外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速度很快,在互动类型的分析方面呈现出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 1.艾雪黎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 2.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利比特与怀特(R.Lippitt & R.K.White)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分成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由于互动行为的依赖性特征,相对于教师行为的不同,学生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师生互不干涉式。

、国内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适应国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国内学者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从教育社会学、理学哲学工程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吴康宁等人从互动主体角度提出的类型

吴康宁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1)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师组互动。 在我国目前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类型中,师班互动和师个互动是主要形式。 (2)根据师生行为属性划分为三种类型: A、控制—服从型 B、控制—反控制性 C、相互磋商型


2.王家瑾根据互动效果提出的类型



王家瑾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构建出教学活动的一个三维坐标体系,形成了师生课堂互动模型。

T:教师“教”的状态变量(教学概念、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的敬业精神、教学组织调整、教学方法与技巧等)S学生“学”的状态变量学习欲望、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等) M教学内容与教学(包括教学媒体)状态变量 A:既定的、期望的优化教学目标的满意值区。 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如果 (T) (S) (M)三者之间实现互动并趋于最佳状态就是教学优化目标的满意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任何一个要素不趋于最佳值,教学效果就不可能达到满意值。

王家瑾还对教师与学生TS两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二维教学效果动态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认为师生间显然存在两种互动类型:正向互动即良好师生沟通→良好的教学效果;反向互动即不良的师生沟通→不良的教学效果。

、现今课堂互动的现状的分析 (一) 追求互动形式的教学

我们又把这种互动教学称之为“程式化的师生互动”。即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严密的安排,这种知识信息传递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学生的反应。互动的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

(二)活动形式的轻松异化为放任自流

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所以有些教师就把互动教学等同于放羊式的师生对话。把互动理解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讨论,做做游戏就可以了,堂中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目标都达不成,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三)互动形式单一,多师生互动,少生生互动 现在课堂教学互动大多是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扮演着“法官”和“裁判员”的角色,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课堂教学主体在互动形式上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到限制。

(四)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

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好像不与之“划清界限”就“不革命”似的,教学理念就不先进似的。也就是说,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总结

纵观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认为这些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角度的特点。国外的艾雪黎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类研究,利比特与怀特则从师生关系的角度,


根据教师领导行为的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国内的吴康宁等人从教育社会学角度运用实证研究理论方法进行分类,王家瑾运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构建了理论模型。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师生课堂互动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互动有效性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佐彬.——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2.

[2]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时代深化、教育研究,1997(9). [4]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5]唐青才,朱德全.契约学习.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中国职业技教育.2007.

[6]刘道玉.创造教育概论——谈知识·智力·创造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7]张庆林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李建平著.聚焦新课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9]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4

[10]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4).

[11]周卓涛,胡助金.课程改革实验中期小学教师生存现状调研报告.J.江西教.2005.

[12]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2001(4).

[13]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本质的社会学分析,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6). 《新课程怎样教Ⅱ——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吴效锋主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2b183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