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园林”——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2024-03-25 10:54:3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生态园林”——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欢迎阅读!
生态园,奥林匹克,浅析,北京,森林
浅析“生态园林”——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作者:关军洪 易晓阳 刘顺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8



关军洪 易晓阳 刘顺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专业,北京 100083

要: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要创造出风景优美,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家园。面对当今亟待改善的生态环境,园林景观就不仅仅只具有景观特性而更多的是生态特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将是未来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文章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为例,通过生态桥和植株种植规划设计分析,对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园林;生态工法;生态桥;种植设计

1生态桥

生态桥是带有生物及生态保护性功能的自然或人工景观要素构成,空间表现为集合性的线状或带状或点状,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等基本的自然生态功能。为乡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迁徙提供通道和关键性通行及依存空间的构成。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生态桥,横跨北五环,链接公园南北2个园区,具有重要的文化生态意义。它是一次生态理念的实践。生态桥实现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北两园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实现植被土壤自然因子的连续性,保证南北两园微生物、动植物之间的迁徙和保护,实现奥林匹克公园生态系统融为一体实现一种连续性,充分彰显了生态设计理念。

生态桥的设计是综合诸多生态因子、经由人类技术参与的绿色廊道载体,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保证土壤与植被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考虑巨大的城市主环路净空要求,形成了三跨V墩钢性弧形桥。生态桥上的土壤系统采用人工轻型土壤的改造设计。生态桥采取对现场优质种植土进行改造后与人工土壤进行土壤结构分层设置形成生态、环保、稳定、轻质的综合土壤结构。土壤表层是现场表层种植土,是土壤营养发展源,也是土壤微生物活动较为复杂活跃的部分,因此强化土壤肥力。植物生长营养层,灌木和乔木生长的关键层,考虑根系的稳定性和营养的均衡性,采用人工缓释肥技术做成的轻质土壤珍珠岩类和普通好土。根系稳定层主要是从排水顺畅和排水速率的稳定控制角度考虑,保证排水和滞留水的相对平衡。对土壤厚度以及土壤结构结合工程技术进行改良,保证植被的自然稳定和持续,实现其自然的生态性。

2植物规划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植物种植规划设计是以生态的思想和生物多样性为设计的首要原则。植物景观所承载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暴雨缓排、降温增湿、平衡碳氧以及体现在以植物为基础,为动物甚至微生物的生存提供条件,从而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按照北京自然植被的信息和乡土树种的综合特性以及北京乡土动物物种种类及栖息地的依存关系,以北京的乡土树种为公园的骨干和基调树种,合理地进行乔灌草的搭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的搭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搭配,体现不同的景观特色,建立多种多样的景观、群落类型,实现景观和生态效益的多重功能。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南区植物景观设计根据不同的植物群落分为:密林区、疏林草地区、湿地植物区。密林区主要是形成自然的野趣选用乡土树种。疏林草


地的植物侧重于有药理作用和杀菌作用的植物。湿地区除了对植物景观的观赏,很重要的是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同时对水体进行净化。奥林匹克公园北区整体规划以生态自然景区及规划建成一片原生树种种源基地及鸟类保护区。选取在当地能够自然生长的种类,尽量减少人工维护,是其向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过渡。

公园丰富的地形形成溪流河道、大山大水、湿地、草地和林地等不同的生态区域。公园近生态的设计选择最适宜的植物种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养护的力度,尽快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同时根据总体规划中景观分区和功能分区的主题,组成一个个既能发挥综合的生态效益,又各具景观特色的植物群落。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的规划设计,整体景观规划通过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当地原生群落的重建,成为乡土种源地并为各种乡土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的过渡,同时改善城市环境,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3 总结

奥体公园的规划设计在生态桥和植物的种植规划上来表达生态园林的理念,同时每一个环节都把生态性作为重要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公园设计的生态思想,努力地实现公园有人工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的转变。生态法上利用多学科的技术,实现景观与生态的相互融合,当然生态景观设计的核心是技术为自然恢复和自然可持续发展服务,而非为改造自然或彰显技术本身而存在。可以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努力地实现生态园林。当然公园也有某些考虑并非生态的做法,但它所传达出来的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思想,却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

2吴雅娟.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吉林农业,20119

(责任编辑张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27a1f1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