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童谣

2023-03-19 11:09: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关童谣》,欢迎阅读!
西关,童谣
浅谈西关粤语童谣 摘要:西关粤语童谣是广州西关人民通过儿童之口代代相传的一种民俗文化广州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西关粤语童谣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含。本文通过对西关粤语童谣的文化资料整理以及童谣中的审美文化分析,以求达到展现西关粤语童谣的魅力、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西关粤语童谣的效果。 关键词:西关 粤语童谣 审美 保护传承

西关粤语童谣是广州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岭南骑楼、老火靓汤、清热凉茶、西关小姐、早茶市肆一同构筑起灿烂多彩的广府文化。西关粤语童谣以其质朴、直白的语言记载了广州地区近百年以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广府人民的精神气质,其文化渊源和文化价值是值得被现代人铭记和传承的。 一、 西关粤语童谣之概况

西关是广州的旧城,即指现在的荔湾,因明清时低处西门外而得名,罗元焕《粤台征雅录》有这样的记述:“羊城西郊外,其地统名西园,即俗称西关也。在明清时期,西关是广州城的商业文化中心,旧时有段诗这样描述西关:“出门见摆满街头,有人叫卖四巷走,求神拜佛与占卦,五花八门无不有。”并且,明清时著名的对外贸易商行“十三行”就设在西关,可见西关经济商业之繁盛。

正因西关活跃的商业气氛,繁华的经济生活,并且随着民族的交流和发展,西关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情,产生发展了许多地道的广府文化如早茶、西关大屋等,而童谣也是其中具有特色和显著的一种民间文化文学保存这原汁原味的广州习俗。

童谣是儿童,也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样式,是一种由听觉感知的艺术,是活在儿童口头上的文学

《左传·僖公五年·正义》中这样定义“谣”“徒歌谓之谣”“言无乐而空歌,其声逍遥然也。”即指一种说唱为主的表达形式,与现代所说的“儿歌”有着显著的不同。凭借着儿童之口得以传承的童谣与其他种类的民间文学形式相比,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活泼、生动以及朗朗上口的特点,但同时也不免限制了其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导致童谣“边缘化”

以粤语,即广州话,为载体传唱的粤语童谣极具地方色彩和意味,除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民外,几乎鲜有人知道和了解过传统的西关粤语童谣。由于外来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当地人们的忽视,并且至今为止,关于西关粤语童谣的相关论著是少之又少,面对这一状况,西关粤语童谣继续传承和发展令人担忧。 二、以“儿戏类”为例分析西关粤语童谣及其审美价值

西关粤语童谣融合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现内容也各各不一。粤语童谣主要的表现类型有儿戏类、日常生活类、婚嫁类、教育类、娱乐类、节日类等多种类型。

接下来,笔者就从“儿戏类”中挑选几首童谣代表为例,具体分析粤语童谣和其中蕴含着的审美文化内涵。 (一)《拍大骳(拍大腿)

拍大骳,唱山歌,人人话我无老婆, 嘀起心肝(下定决心的意思)娶返个,

有钱娶个娇娇女,无钱娶个豆皮婆(豆皮婆:指满脸麻子的女人)


豆皮婆,食饭食得多, 屙(屙:拉)屎屙两箩, 屙尿冲大海,屙屁打铜锣。

在旧日的西关,家中老人常常会对着小孙子唱这首“拍大骳儿歌,逗得小孙子咧嘴直笑,而老人也会被这通俗直露的歌词引得哈哈大笑。 相传,这首童谣有个美丽的传说。

泮塘乡有一个老农,终年耕地劳作,无奈家底单薄,年过半百了,仍没有钱娶妻成家。一天,老农在孤单中耐不住凄清寂寞,于是独自唱道:“拍大髀,唱山歌,人人话我无老婆,有钱娶个娇娇女,无钱娶个豆皮婆!”正是这老人歌声中包含了自己多年的凄苦和心酸,竟然惊动了天上的莲荷仙子。她见老汉十分凄苦,便从天宫溜出来到人间,变成了一个豆皮婆来到老汉的身边。老汉心地善良,留下了看起来孤苦伶仃的的豆皮婆。一天吃过晚饭,豆皮婆说,如果老汉不嫌弃她的丑陋,她愿意与老汉结为夫妻。后来,老汉和豆皮婆便结为夫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生活。两人唱起歌来,老汉唱了前半段,豆皮婆便接上唱道:“豆皮婆,食饭食得多,屙(屙:拉)屎屙两箩,屙尿冲大海,屙屁打铜锣。豆皮婆这种夸张的自我解嘲,常常引得人们哈哈大笑。后来,这首关于豆皮婆的童谣也流传了下来。

虽然这首童谣的词,如“屙(屙:拉),屙尿,屙屁”等十分庸俗、不雅,甚至引起众人的不解和非议,但是这首童谣中,却隐含着西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希冀,并且有着“育人”的功用。

这首童谣交给儿童的正是一种去伪存真的“善”以一种幽默自嘲的形式来面对生活困境的生活态度。与正面的传统生硬的道德教化不同,这首童谣以诙谐幽默的谈吐风格教给儿童生活的态度,大胆张扬的教育模式为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美丑并存的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11e191524de518974b7d3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