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新任CFO李轶梵成长故事

2023-03-20 03:42: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吉利新任CFO李轶梵成长故事》,欢迎阅读!
新任,吉利,成长,故事,李轶梵
李轶梵:从投行到CFO转型记

一、梦想牵动转型

李轶梵职业生涯的开启并不是直接从财务管理开始,虽然20年来都是在一个大金融圈子里,但是成为一名一流企业的CFO一直是他的理想。

李轶梵大学学的是世界经济学专业,复旦毕业后赴美留学,在德克萨斯大学取得会计学硕士学位,并获得美国注册会计师资格,之后在德州一家电传媒公司负责并购工作在先后完成70多亿美元的并购项目后,带着进一步探究资本市场的愿望,他去了素有华尔街输送管之称的芝加哥大学攻读MBA毕业后顺利进入华尔街。2003年,当李轶梵离开摩根大通时,已经升任副总裁,但是他没有犹豫,在采访中,他是这样坚定地回答的:我一直想要那种公司在手里成长的感觉,有很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这是在投行工作不能实现的 就是源于这份对梦想的坚持,让李轶梵在这条曲折投行向CFO转型的道路上持续走着。道路坎坷,但始终不忘初衷,渐行渐远。

二、CFO初任记:临门一脚型CFO遭遇上市滑铁卢

李轶梵刚回国是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负责资金和财务管理。随后,进入分时传媒担任CFO并负责公司赴美上市的任务,从此正式开始了CFO的生涯。现在反过来看当时的自己,李轶梵戏称自己是标准的临门一脚型CFO,加入公司时最大的任务就是带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就在全球路演的前一天,雷曼破产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机,分时传媒的上市项目因此折戟。原定2008930日上市庆功晚宴的菜单都已签好,我们几乎已经闻到佳肴的香味。李轶梵用这样描述来表示当时分时传媒与上市成功之间的距离。随后,李轶梵转战中国标准水务,领导标准水务在香港主板的上市准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走到港交所聆讯这一步时,项目又搁浅了。这更让李轶梵认识到,上市只是作为CFO的阶段性任务。一个好的CFO,必须对业务和经营都有更深的介入,持续帮助企业改善,为公司提供专业的附加值以支撑公司进一步良性发展。

三、CFO风险记:慎选企业共担上市风险

两次快餐式CFO经历让李轶梵对于企业经营有了进一步认识:投行往往会在一个时间段内对要投资的企业集中关注,关注点或许在利益差值上;而“CFO”需要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时时投入,更要综合平衡整体,而不是关注在局部。

鉴于这样的角色以及影响的差异,李轶梵对于下一份企业的选择更为慎重,因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CFO其实是企业风险的最高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风险高度集中在CFO身上:首先,财务合规这方面的风险最终归结点在CFO身上,尤其在美国,出了问题CFOCEO甚至会承担刑事责任。其次,CFOCEO风险更大。一般来说只要CEO不是故意造假,CEOCFO容易博得同情,CEO可以以不懂财务而聘请CFO为理由,但CFO不可以。CFO是职业经理人,而财务、金融是一个口碑的行业,尤其重视诚信与专业能力,这也是一般CFO出事的两个主要原因,即便最后责任都撇清了,行业也会觉得CFO能力不够以致没有发现公司的问题,如果CFO参与了那更是人品的问题无论如何,CFO都逃不了


干系,所以要担任企业CFO就要要有面对所有其风险的意识,对于李轶梵而言,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又要规避CFO的职业风险必须要慎选企业。

李轶梵选择企业的标准首先是准上市企业,因为在这个过程依靠他原来的经历能够帮助企业最大效率地产生更大价值。但是未上市企业没有公开财务报表的要求,难以获得完整的财务指标,如何判断是否是一个优秀的准上市企业?他的判断标准至少是如下三条: 1、高速发展的行业。如果这个行业处在一个健康、高速发展的上升周期得话,那么企业被资本市场接受的机会就会大很多,相应职业经理人成功的机会也会大很多。

2、在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即使不是数一数二但至少身处前位。行业领先的企业在上市后至少发展不会直接是个大问号,而一般的企业如果勉强上市,但是未来可持续发展很有可能面临巨大挑战。

3、注重企业文化和董事会的风格

民营企业一般一股独大,要分辨个人与大股东在理念上、文化上、性格上、目标上是否一致,大股东的上市目标是否和CFO的专业原则是否匹配。有的企业上市纯粹是为了圈钱,作为这样企业的CFO就要明确是否愿意介入,因为这中间很多风险和责任都是CFO担,每位CFO在经营公司的同时就是在经营自己。这是李轶梵的观点之一,直到来到正兴车轮,终于完成了上市的使命:带领中国正兴汽车国际成为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首家以IPO方式登陆美国纽交所的民营企业,并持续为了正兴的整体价值、维护投资者利益与信心全心在其CFO的事业上。

四、CFO融合记:渐进加补丁

李轶梵2010年底加入正兴车轮,半年后即带领正兴集团快速完成上市准备和全球路演工作,在2011512日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分享其在短暂的时间里既要熟悉企业,又要帮助企业实现上市的经验,李轶梵用了2个词:渐进打补丁

首先,李轶梵倾向于用渐进的方式,尤其是在刚加入一家公司时,他会选择尊重现状,不主张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认为作为一个企业新人,对行业、企业还没了解到一定程度去盲目推进改革是一个不够慎重的做法。

其次,李轶梵坚信:一家企业如果做到准上市阶段,做到行业的领袖地位,一定有其可取之处,虽然这些经验更多是直观上、感性上的,也可能企业管理者或者内部没有进行理性总结,但必然有它的成功之处。

第三,在上市这个阶段,本身工作量极大,虽然财务是主导,但也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这时候往往是没有其他资源去利用来推动一些流程体系上的改变。如果在上市过程中发现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某些机构部门、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一边做一边就进行调整,像打补丁一样随手就补上。上市过程中,不太适合类似组织架构、战略目标等较大的调整,一方面涉及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团队的配合,个人的时间分配、精力等。另一方面上市需要管理有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有很多以法律文件形式提交的内容,不断变动对于上市过程中的流程性工作会不便。

一般来说除非是致命的问题,不改会对上市造成影响,否则即便有不完美的地方,也要避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宁可日后再去变动。李轶梵认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每个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00322ff7ec4afe05a1df2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