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项家桥地方概况》,欢迎阅读!
项家桥地方概况
一、历史变迁与沿革
项家桥原名瀛桥,地处敖江(即原阳江之南)滨海淤积平原南部,三面环山,沟渠纵横,大河直贯其间,原有座简陋石梁架设两岸,曰:瀛桥。地属古瀛洲金舟乡咸通里,五代十国前即得名。我始祖原籍闽长溪赤岸,仕晋任大理寺评事,为避闽王曦暴虐叛乱,于天福六年(公元九四一年)挂冠弃官自闽长溪赤岸迁徙浙温昆阳金舟乡咸通里瀛桥西堡,相其地依山傍水皆得其宜,遂居家创业,生息繁衍,遂成一族。后瀛桥塌坏,称其地有水怪,七世祖克诚公以银锭压之重建名银桥。宋理宗淳祐年间桥倾,裔孙桂发公捐银重建,复称“瀛桥”。帮我地贯名“瀛桥”地方。嗣后为便往来交通,于黄龙河与沙龙河对角又架设一座青石栏杆桥,于清道光五年(公元一八二五年)落成,名曰“项家桥”,帮地名又改称项家桥地方。
始祖创业至今已有三十八世一千六十余年,历经改朝换代,沧海桑田,男耕女织,生息繁衍,派支遍布三州(温州、台州、处州)五江(桐江、敖江、飞云江、瓯江、临江),人口达万余人,成为浙南闽北项氏之一大望族。
瀛桥五代十国之际属瓯越横阳古瀛桥,自宋高宗到清末均属昆阳金舟乡咸通里,后来称二十都,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宜山建区属钱库镇,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制江南区,项家桥划河为界分东西两村仍辖项桥乡。1950年江南分宜山金乡两区,项东项西村改辖金乡区括山乡,1954年钱库区成立又并归钱库,1959年人民公社化,项桥乡建公社,东西村改称大队,1989年苍南建县,项东项西仍属钱库区项桥乡,1984年撤区并乡扩镇,项桥乡并归钱库镇,项东、项西两村仍沿制至今,未曾改变。
二、地理环境与文物景观
项家桥地方处于江南水乡南部,位水陆交通要道,钱库括山之咽喉,环山傍水,田连阡陌,良田百顷,山林数岗,南临阮家山下李后村,北接小河川底三秀桥,东邻斗门底、孙家河,西毗李家车,方园数里,地势河渠星罗棋布,山清水秀,有古榕树一株挺拔于栏杆桥之一端,盘根错节,枝盛叶茂,四季婆娑,环境雅秀幽美。我地自古有一宫—振龙宫,太阴圣母陈十四娘娘之行宫,变化莫测栏杆桥之西首,宏大巍峨,是十方信徒朝圣祈福之处,香火极盛;二殿—东岸殿,拆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改建项桥农村供销社,西岸殿,拆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建项桥乡政府;七桥:一瀛桥,变化莫测于振龙宫与福智堂之间,据传初建于五代十国之时,毁坏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前。二项家桥又名栏杆桥,青石仿塑人兽首面栏杆桥,甚为壮观,重建于清道光五年是县级历史文物。三黄龙桥,为南北官道之通桥。四项桂桥又名桂子桥,为纪念项状元而建之南北官道之通桥。五上殿桥,六殿西桥,七轮盘桥;八浃:一花桂浃(土叫祠前浃),二墓浃(始祖墓域旁),三南金浃,四东头浃,五东坟浃,六西坟浃,七瓜瓢浃,八宫基浃。九河:一南大河(南至将军岭脚),二北大河(北至钱库宋花港),三黄龙河,四沙龙河,五南河,六桂子河,七宫基河,八白沙河,九东头河。尚有黄龙桥北有凉亭与福智堂,它是释教菜堂,供年老妇孺诵经吃素之场所,内有壁画十殿王,阴阳轮回,供世人瞻仰警悟;直穿项家桥的南北官道之侧筑有上马台(墩)和下马台(墩),宋理宗皇帝钦谕:“官员过道,文官下桥,武职下马”;项氏宗届内宋理宗景定二年敕建圣旨碑亭和状元坊,为褒扬项桂发居官从政数十载,丰功伟绩。祠前竖立三对旗杆柱,每逢春秋祭祀,项氏大旗升起,迎风猎猎,甚为壮观。始祖国民公之墓建于本地墓浃之阳,以便后裔扫墓和祭祀。其中瀛桥(已毁)和项家桥二桥属文物古迹,特别是“圣旨碑亭”定为苍南县人民政府重点文物,县府立碑记册,以示后世。
项家桥很久前就以大河为界分东西两岸。东岸有俗名“柴行”、“旗杆底”、“五份底”、“朝西处”、“祠堂边”、“后排处”;西岸有俗名“殿边”、“河尾”、“辽后”、“洋心”、“台门底”、“东头”和“西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项桥乡建制,项家桥分两个村,东岸叫
项东村,西岸叫项西村。范围辽阔,南北东西各约二里许,道路纵横,交通便捷,是江南水乡南端参观旅游胜地。
三、社会经济
始祖自以创业以来,村民以项姓为主,人丁最旺盛时期达万余口,明朝中叶至清初,虽经农民起义和倭寇扰乱侵掠,连遭五次劫难,人口伤亡逃离迁散无数,但仍业大地富,良田千亩,山林园地数岗,还有繁枝下荫繁林九岗山,其得天独厚之地理与社会环境,族众尚能安居乐业。在当时封建王朝社会,族众主要从事耕种桑织,书礼传家生活,农闲兼营商贾手工业,颇为富裕。以前小菜坊,傍摆街沿,随集随散,尚能自耕自给,自供自销,安居乐业,。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有了一个飞跃,老街和扩建成新街,创办项桥供销社和金融信用社,并兴起乡镇村工商企业,相继办起“苍南县项家桥纸板厂”和“苍南县日用制品厂”,由于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乡村企业逐步扩大发展,集体、股份、个人企业遍地开花,经济渐渐活跃繁荣,充满了生机。1983年修整了轮船埠头,新建电影院、菜市场、卫生院、敬老院及卡拉OK厅。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深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村民日渐富裕,大家正在奋起奔向小康生活。
四、文化教育
我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相当快,能跟上形势发展和时代步伐。项家桥以前只有私塾,供童幼启蒙,学练文化。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才倡办“尚志”小学;民国十年(1921年)改为宜山区立瀛桥小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集秀乡建制改称集秀小学;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更名为项家桥小学。当时学生数只有九十人到百人左右,办到初小四年级,教职工一般是五位或六位,校舍借用项家桥宗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项桥乡建制,才创办金乡区项桥中心小学,升为完全小学,学生数才由百数人逐渐增加到几百人,嗣后连年递增,高峰期竟达一千四百余人。1970年项桥小学开始附设初中班,1986年6月小学与初中班分设,独自设立项桥中学,1995年更名为钱库第三中学,1996年冬项桥乡辅导小学也更名为钱库镇第四小学,校舍与初中部旧舍合并,规模大,教职工不断增加,学生数逐年上升,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体制渐趋完善。
幼童教育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除了钱库四小(校舍在项家桥)内设学前班和幼儿班外,早在1987年项东村即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接着项西村也办了一所“育苗幼儿园”,各设小班、中班、大班和学前班,学童均在百人以上。这既便利了务工务农村民,也为义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地文化教育事业发达,不但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人才,而且提高了村民的科学文化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bfb1a18c5da50e2524d7f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