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目录学

2023-01-05 23:34: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籍目录学》,欢迎阅读!
目录学,古籍
古籍目录学



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古籍目录,是西汉末期刘向、刘歆父子参与校书,由刘歆编成的《七略》,已经佚失,基本内容保存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七略》分类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共38小类。《七略》不但建立的系统的图书分类法,还通过小序、大序叙述学术源流。每书有提要,(叙述学术源流的)总序、大序、小序都收在辑略中。《七略》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刘向刘歆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取其要”,编成《汉书艺文志》。首创在正史中修《艺文志》,使《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成为史书的组成部分。开创“史志目录”

改动:将辑略拆散;把解题简化为小注;注明改动,保留原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了封建社会典籍以经史子集为部类的四部分类法

西晋秘书监荀勖编制《新簿》(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分甲、乙、丙、丁四部,性质相当于后世的经史子集,初创四部分类法。把史书自经部析出,即丙部。

东晋著作郎李充将荀勖的经子史集次序易为经史子集,自此不可移易,史称“秘阁以为永制”“自尔因循,无所变革”

南朝王俭《七志》(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沿袭《七略》,独创图谱志,并附道经、佛经于篇末。

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确定史部专立。文集录之前或称诗赋、或称文翰,至此成定称。《七录》的分类为后来走向正统的四部分类法提供重要的参考,起承上启下作用。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成于魏徵,反映南北朝及隋代图书著录情况,编纂依据为隋《正御书目录》。将群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集部后附道经佛经,四大类后分四十小类,标志着正统的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隋书经籍志》将前代(南北朝)典籍的著录情况简化为注文,依其类别相同或相近,附于书目之后。具有双重意义,有别于其他目录。

我国史志目录中,只有《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有小序。

唐代开元年间所编《群书四部录》

宋代政府藏书目录:《崇文总目》,每类有序,每书有提要,分经史子集四部,45类。




《秘书总目》

宋史志目录:四部《国史艺文志》

宋私人藏书目录

南宋晁公武《群斋读书志》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第一部有解题的私人藏书目录。分经史子集四部,共45小类。全书有总序,每部前有大序,书目下有提要。

《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仿晁公武的《群斋读书志》编成的,其价值在于解题。其著录的书籍后来大部分佚失,由于解题尚存,为了解、考证已佚古籍提供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解题目录发端于汉代,到宋代趋于成熟。《群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是宋代解题书目之仅存者,代表宋代目录学的发展水平。

清乾隆年间修成的《四库全书总目》,对封建时代图书分类法做了总结,将四部分类法推向高峰。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庞大的一部官修目录,中国封建社会图书分类法(目录著作)的集大成者。继承中国古代注重学术源流的目录学优良传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一部提要目录。通过总序、小序、案语、提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书籍进行评价,对中国古代学术典籍作了一次总结

《四库全书总目》又集中了封建社会图书分类法的矛盾,使四部分类法固有弊病更加突出。具有很大局限性,缺乏科学性,面对新的学科,新的著述,只能以附赘悬疣之法敷衍。

中国古代目录的体例创自汉代刘向、刘歆的《别录》《七略》《别录》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群书提要目录。

始于刘向刘歆的注重学术源流这一目录学宗旨,成为衡量目录学著作水平高低的尺度。

我国古代目录体例:

1.部类有序,书目下有解题:有大、小序,为著录的每部书撰写提要(提要就是解题,刘向时称叙录)。现存宋代《崇文总目》、南宋晁公武《群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目解题》;清《四库全书总目》

2.部类有序,书目下无解题:史志书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

3.部类无序,书目下无解题,只记书名: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清张之洞《书目答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ba55ac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