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概 要:就数学而言,这一环节也很重要。它直接决定学生对前两个环节的巩固效果。这一环节需要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较厚的典型题集题本。将每节课的重点及典型题归纳总结。它不仅能高效的梳理所学知识,还能更好的提升学生总结概括能力。这一过程离不开有力的监督。具体检查方法是,每周检查一次,将学生的典型集题本收起来,由课代表和教师共同检查,检查结果分三个等级为:优、良、差。拿差等级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找其谈话,查明原因,让其弥补不足,迎头赶上。
一、探究讨论、精讲点拨
本阶段是在学生产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预设,预习后教学有了“定向”,教师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堂教学中就能真正实现精讲点拨,难点突破。然后进一步开展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对重点知识进行有目的训练(练案设计要精心),目的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完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这一过程教学实践中,体现“211”这一环节分三步推进,10分钟精讲,10分钟讨论,20分钟练习。
首先,教师必须对本节课重点、难点进行诠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精讲仍然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因为有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必须给予引导,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个体学习过程。教师要根据高中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将课本重点突出,不能让学生的学习偏离轨道;难点分散。将学生在预习环节中遇到的难点给予方法与技巧指导。
其次,教师对重点内容以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尽情的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可能他们的观点不同,生去探究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方法。
最后,练案的应用----典型题的选择。当堂训练”是我们“211”三案引学在教学中的制胜法宝。这是对前两个环节进行的效果巩固和检验,因为大家都知道新课程追求学生主动、愉快学习的同时基不能忽视双基。通过训练可以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通过训练,让
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久天长学生的应考答题素质岂能不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学生要精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选题上特别慎重。对于练案的设计编写,要注重两点:一是抓住考点精选题目。或利用学生现有资料、习题或自己另外再查找资料搜集筛选题目,力求题目的设计既符合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又能体现高考考点要求。二是有选择分层次布置作业。选题的原则是,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等特点。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题。另外,要慎重处理课后练习题。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已将课后习题进行了预习测验,学生的解答多数是就题论题。怎么问怎么答。但课后习题多以加强定义、定理、公式及法则的引用为主。看似考查知识点单一,实际不然。因为定义、定理、公式及法则的考查不仅考查其原命题,而且对其逆命题的考查也很重要。为了充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课后题的逆向思维训练。
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预习学案”简称预案,这是“211”三案引学的第一案。也是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过程,通过教师的预案设计引导学生预习了解有关基础的概念、公理、定理,了解新知在整个知识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快速捕捉到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难题。使学生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
这一过程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阶段,每节新课学生必须在教师上课前做好预习。预习要求:(1)将自己在预习中认为的重点和难点标明。(2)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和抽象的概念或定理标明。(3)对定理及推论的证明过程认真研究,寻求是否有别的证明方法。可与自己小组内的学生讨论(以前后座4人一组)(4)独立完成课后习题,检验自己自学效果。(5)检查反馈。首先,由两名科代表监督,毕竟他们更深入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多年的从教中我都会选择两名课代表,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完成的学习内容较多。在监督、检查方面离不开课代表的配合。这样不光能减轻课代表的负担,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在平时工作中交流、探讨新的监督、检查策略。)在上课前检查预习要求的内容,每人负责两组。
先学后教最大的好处还在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学预习“以学定教”。在教学 “预案”的设计中,我们主要注重涵盖教材的基础知识,同时适当再增添一些教辅资料上的内容。另外,注意分层次设计,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学情进行选择,从而体现分层次教学。
教育教学改革,不单单是我们教师认识到教材有所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思想上的转变,在最初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觉得我们不少老师包括我仍然是“穿着新鞋走着老路”,并不能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这就使得我们很多老师抱怨高中数学课程难了,内容太多了,讲也讲不完呀。内容确实增多了不少。但我们若仍然理解的或者说更多意义上看重的是教师的“讲”,而没有从理念上转变为学生的“学”是至关重要的。若不改变教法及教学模式的话,那么我们的教学可想而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b8bce7d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