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登嘉州凌云寺作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登嘉州凌云寺作翻译赏析
《登嘉州凌云寺作》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前言】 《登嘉州凌云寺作》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记叙的是登凌云寺的所见所感。前四句写凌云寺的高峻壮丽;为下文写登高蓄势;次八句写远眺所见,描绘了一幅以峨眉山为主体的风景画;接下来六句中作者先写天气的变幻,后将目光转入寺内及周围环境,勾画出开阔而朦胧的画面;最后四句先总的概括所见景物,后写无法久住寺院的无奈,点出来到嘉州后的深深的愁绪。 【注释】 ⑴嘉州:唐郡名。今四川乐山县。凌云寺:为嘉州名胜,傍山而建,下有凿山而成的弥勒菩萨像。 ⑵出:高出。 ⑶“青峰”句:写寺之红色阁楼傍山峰而建,远望若戴于其上。 ⑷搏:攀缘。跻(ī):登。 ⑸殆:大概,这里有只是之意。阔:深广。 ⑹三江流:指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嘉州地处三江会合处。 ⑺峨眉:峨眉山,在嘉州西部约六十里处。 ⑻迥:远。旷:空阔。烟景:风景。豁:明朗开阔。 ⑼阴森:幽暗阴郁的颜色。棕楠:棕榈树、楠树。 ⑽割:弃。区中缘:尘世缘
1
分。 ⑾回风:旋风。虎穴:与下文“龙湫”均未详其处。 ⑿片雨:阵雨。当:临。 ⒀僧房:指寺院。蒙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⒁飕飕:阴冷貌。 ⒂回合:回环盘曲。郭:外城,此处指嘉州城。 ⒃寥落:稀疏。 ⒄胜概:锦绣山河的美丽风光。端倪:边际。 ⒅天宫:天上宫殿,此处指凌云寺。淹留:逗留。 ⒆讵:岂。 【翻译】 寺院高出飞鸟之外,青青峰顶戴着红楼。顺着峭壁来到半空,心中欢喜登上山头。只觉宇宙顿时开阔,俯看三江滔滔水流。天睛气朗远望蛾眉,好似在那波上浮游。烟气笼罩气象开阔,树木葱郁遍布四周。我愿割断世间缘分,永远去那尘外漫游。旋风阵降吹过虎穴,阵雨时时飘下龙湫。寺院之间云气蒙蒙,夏日也觉凉风飕飕。俯视近处城池环绕,眺望远处三二渔舟。眼前胜景难以望尽,天宫之上尽可久留。身为一官本不足道,辞官离去又觉忧愁。 【赏析】 作此诗时,诗人已届暮年,虽然历经坎坷但壮志未酬,歌行雄健之风依稀可见。开头两句,“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仍保留盛年时的风格。写凌云寺高耸之貌,借飞鸟青峰映衬,突出了凌云寺的高峻壮丽。飞鸟与青峰,从地面上看,都是高空之物,但在诗人笔下凌云寺却高出飞鸟,跃出青峰。起笔遒劲,形象传神。把寺上红楼比喻为戴帽,凌云寺俨然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佛寺如此奇伟,现在得以于半山腰攀援登临,自然是“喜得”之事。 然而,“喜得登上头”的喜悦,主要不在登寺本身,而在于凭高远眺,开阔眼界,拓宽胸襟。因而在咏寺之高以后,紧接着语气一转,抒发出“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的情思。如此,从写寺过渡到写寺外的宇宙三江,峨眉烟景,就显得
2
合乎自然了。 身登高寺,峨眉山景,尽收眼底。写峨眉山,一咏一叹,用了六句。“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迥烟景豁,阴森棕楠稠。”今日天晴气朗,得以看清楚了峨眉山的状貌:山岭蜿蜒起伏,如波涛滚滚;辽远的云雾似袅袅青烟,使山景空旷浩茫;棕树楠树漫山遍野,蓊郁阴森,一派肃穆。以上四句勾勒峨眉山景,接着直抒胸臆,发出慨叹:“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诗人眼界高远空阔,触景生情,故有此叹。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诗人看破凡尘,对纷扰的世俗产生了厌倦情绪,希望超凡脱俗,云游尘外。有了这番念头,才把眼光转向佛寺内部和佛寺的周围环境。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虎穴洞、龙湫潭都在附近,山风回旋,细雨濛濛,这是寺上的气象;“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间间僧舍,如蒙蒙云朵,若水月光,寒气袭人,这是寺中气氛;嘉州府城,坐落山下,片片风帆,撒于江面,这是寺下景象。 写罢诸景,又是一番慨叹:“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寺美景无边,诗人很想在这宝刹天宫之中长留久住。然而,虽然“一官讵足道”,是“欲去令人愁”,最终只落得满腹忧愁。诗人到嘉州后,心情一直很不舒畅,这在此时的一些诗作中屡有反映。这首诗中说“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并且最后以“愁”字作结,正概括了这一时期诗人的心境。 此时诗人的情绪,显得有些消沉、悲观,写作手法上也与先前不同,不是一气写景,高调抒情,而是边咏边叹,一咏三叹,错综起伏。这大约与安史乱后唐朝江山颓败、诗人壮志未酬的心境有关联。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b6cc9ec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