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学术邮件中的权力距离——以中美学生学术邮件对比为例 》,欢迎阅读!
试论学术邮件中的权力距离——以中美学生学术邮件对比为例
作者:王 昕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29期
王昕
(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在学术邮件中,学生对于称呼语和客套语的选择涉及到权力距离等级和语用习惯。本文的研究基于美国某大学学生的学术邮件以及中国某大学学生写给外教的学术邮件。结果表明,美国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较正式的称呼语和客套语;中国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权力距离;学术邮件;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9-0191-02
一、引言
权力距离是“在一个国家里,人们对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情况的接受程度(2001:98)。”和美国《人权宣言》中提出的“人人生来平等”相悖的是,任何一个文化环境中的个体都不可能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Hofstede)在理解这些差别的基础上,对IBM 公司员工进行两轮调查,提出了权力距离尺度。尽管受到一些非议,这一研究成果已被文化研究、管理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广为借鉴。本文以中美学生学术邮件调查为例,从分析邮件的称呼语和客套语入手,分析学术邮件中的权力距离,以期为跨文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权力距离的数值。所有数值都取整并校准(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 London:McGraw-Hill,26)。
2.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科学的结论,发现其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为研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分析。
三、学术邮件中的权力距离
电子邮件在教师和学生中间非常流行。在写邮件的时候,学生往往要根据所写内容和对象斟酌用词,以体现邮件的正式性和教师的亲密程度。在高权力距离国家,教师受到尊敬,掌握教学进度,不受到质疑和反驳,也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想法。陈其芬(2006:36)认为,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的邮件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功底,还涉及其所在国家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奥梯(2000:20)认为,问候语和客套语这些体现社会关系的表达可以反映出学生如何看待他们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下面将从邮件的称呼语和客套语入手,分析学术邮件中的权力距离。
1.称呼语的使用。根斯(1999)认为“Hi”是最不正式的用法,“Dear”则是较正式的形式。陈其芬(2000:40)指出,类似于“Hi”的称呼是非正式的,“Dear+ 头衔+ 姓氏”则是正式的用法。吉梅内斯(2000)按正式程度为称呼作了排序,最正式的是“Dear Sir”;“Dear Mr+ 姓氏”和“Dear+ 名字”排在中间。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应当使用的是
“Dear+ 敬语/ 头衔+ 姓氏”,或者“Dear Sir/Madam”,只写名字和没有称呼都是不正式的用法;“Dear+ 名字”则是介于正式和非正式之间的一种用法。根据以上资料,笔者在分析邮件时,按正式程度将称呼语做了排序,统计出美国学生邮件中称呼的使用比例:使用Dear Professor/Sir/Madam的学生11人,使用Dear Professor/ Professor+ 姓氏24 人,使用
Dear Mrs/Ms+ 姓氏的27 人,使用Dear+ 名字+ 姓氏的学生13 人,使用Dear+ 名字的12 人,未使用称呼的13 人,使用Hi/Hello+ 名字的17 人,而只写了Hi/Hello 的有33 人。美国学生注重他们和教师之间的等级差异,选择“Dear Professor/Sir/Madam”,“Dear
Professor/Professor+ 姓氏”,以及“Dear Mrs/Ms+ 姓氏”这类较为正式的称呼。值得注意的是,比例最高的一类为“Hi/Hello”这个最为不正式的称呼,使用“Hi/Hello+ 名字”的也不占少数。说明这些学生并没有注重他们和教师之间的等级距离。中国学生使用的称呼语情况统计如下:使用的DearProfessor/Sir/Madam35 人,使用Dear Professor/ Professor+姓氏的38 人,使用Dear Mrs/Ms+ 姓氏的32 人,使用Dear+名字+姓氏的13人,使用Dear+名字的19人,未使用称呼的13 人。可以发现,中国学生没有选择使用“Hi/Hello”和“Hi/Hello+ 名字”这两种不正式的称呼语,使用“Dear Professor/Sir/Madam”和“Dear
Professor/Professor+姓氏”的比例也要比美国学生高。中国学生相对于美国学生而言,更加看重他们和教师之间的等级距离。2.客套语的使用。据《朗文现代英语词典》,常用的客套语有“Yours truly/sincerely/faithfully”,非正式的用法包括“See you soon”,
“Regards”,“Cheers”或是没有客套语。陈其芬(2006:40)认为使用“Best regards”或“Sincerely”是一种“书信体习俗”,体现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服从;“Talk to you”和缩写(如“See you”缩写成CU)则是非正式的、口语式的用语。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将客套语按照正式程度依次排序,并对美国学生邮件中的客套语做出统计:使用Yoursrespectfully 的14人,使用Yours sincerely/sincerely(yours)的27 人,使用Regards 的31 人,使用Best regards 的53人,使用Kind/Warm regards 的14 人,使用的14 人,没有使用客套语的10 人,另外有一名学生使用了Best wishes/greetings。大部分美国学生使用的是比较正式的客套语Best regards以及Regards。较少部分学生使用了不正式的客套语Best
wishes/greetings或不使用客套语。中国学生的邮件中的客套语做出的统计:使用Yours respectfully 的37人,使用Yours sincerely/sincerely(yours)的33 人,使用Regards的32人,使用Best regards的23 人,12 人未使用客套语,13人选择使用Best
wishes/greetings。排在前三位的是三种正式客套语用法,Yours respectfully,Yours
sincerely/sincerely(yours)和Regards;使用Bestwishes/greetings或不使用客套语的中国学生占少数。中国学生使用正式客套语的比例相对于美国学生较高,并集中在Yours respectfully,Yours sincerely/sincerely (yours)和Regards这三种正式的用法上。
综上所述,美国学生仍然看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等级距离;中国学生相对于美国学生来说,更加注重他们和教师之间的权力距离,不可能完全像把英语最为母语的美国学生那样使用英语,仍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当然,本文仍有问题未能涉及,研究的邮件并不能包含所有的权利距离的表象形式;邮件质量并不是很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今后,笔者还将考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否亲密,以及性别对于权力距离的影响,将从更多角度探究权力距离产生的深层原因,相信对该原因的探究过程与结果也必将对相关跨文化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显云.中美权力距离差异的文化探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125-127.
[2]Chen,C-F.The Development of E-mail Literacy:From Writingto Peers to
Writing to Authority Figures [J].Language Learningand Technology,2006,(5):35-55.
[3]Gains,J.Electronic Mail- a New Style of Communication orJust a New Medium: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Text Features of Email[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1999,(1):81-101.
作者简介:王昕(1988-),女,江苏常州人,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b2a53ba6a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