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师大三上《吃西瓜》说课稿》,欢迎阅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北师大三上《吃西瓜》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我们三年组备课团队本着学习、锻炼的态度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经过反思、总结,向参与本次网络教研的各位老师学习了很多教学经验,相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会更快的成长起来。
今天,我们团队即将为大家展示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60-61页《吃西瓜》。我代表团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说明,由张红玉老师执教,王淑红主任进行评课。现在我就将我们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如下: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
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的意义,具有初步的迁移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创设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及直观的教具教给学生“数形结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关系到学生发展的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预设教学目标时,我们力求准确。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复习旧知
首先出示“说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分数大小”两道式题,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让学生自由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找到本课教学的切入点。 三、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在导入的基础上,分两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1、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课件出示“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后,请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先来估计一下得数,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解释2/8+3/8的计算
第 1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过程和结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学具探索出2/8+3/8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发表不同意见,进而加深对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的理解。
在此之后,安排了一个动手操作活动。即: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学具卡片设计两道同分母分数加法试题并解答。通过这项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在这一部分共有两个减法问题需要解答。问题一“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将放手给学生。独立解决后围绕“用什么方法算,怎样算”进行交流。而“还剩下几分之几?”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算式1-5/8,怎样把其中的“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只要突破了这个“化未知为已知”的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学生汇报后,老师利用圆形图片演示帮助理解,最后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探索、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讨论丰富自己的思路,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我们的这样设计的目的。 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此环节预设了四组题,基础题、中等题、思维训练题和开放题。这些练习题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增长创新意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育理念。
五、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以求共同进步。 六、教学效果预测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到此为止,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试想: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一定会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乐学、爱学、会学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就是我们三年组备课团队关于“吃西瓜”一课的教学预案,可能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在看课后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
第 2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第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b1a043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