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墨竹图题诗》,欢迎阅读!
教师寄语:学习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责任。
《墨竹图题诗》导学设计
班级 姓名
年级:六年级 科目:语文 主备:田生俭 辅备: 审核: 课题:《墨竹图题诗》 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学习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新知导航:
《墨竹图题诗》是一首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预习导学: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我是识字小能手,我记生字有妙法:衙、斋、 燮、 号、 放赈、救济、 遂 3.我能通过查阅资料理解下列词语:
劳顿: 思绪: 救济: 赈灾: 岿然不动:
合作探索 精彩展示[问答大比拼(一)首先是各学习小组在2分钟的时限内按课文内容讨论设计出一个问题。然后各学习之间相互问答比拼。] 1.令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2.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指点迷津: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3.对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解(指点迷津: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了爱民之气节。)
4.声情并茂的诵读古诗和译文。朗读秘籍“坐姿要端正,声音要响亮,读得有自信,抑扬有感情。 课堂测评:
1.竹、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竹。
拓展阅读:
唐代 杜甫《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宋.陆游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课堂链接: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方膺、李鱓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
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b0671f7f705cc17552709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