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家庭性别教育的缺失与对策》,欢迎阅读!
我国家庭性别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一、我国家庭性别教育的缺失
目前,家庭性别教育几乎都是在家庭里潜移默化进行的,家长对此很少有自觉认识,更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造成和扩大了那些无益于社会和儿童自我发展的性别差异。
家长受传统性别角色价值观的影响,对未出生的孩子就有了性别期待,在给刚出生的婴儿取名字时,他或她就被迫进入了一个分类系统中,因为这不仅给了孩子一个性别标志,而且也告知了许多与孩子有关的其他情况。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遵循着“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的原则。在家长心目中,理想的男孩是勇敢的、坚强的、有竞争能力的;理想的女孩则是文静的、温柔的、顺从的。家长根据这样的教育原则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子女关心照顾的多少上、选购的服饰玩具上、游戏内容的指导上、所受教育的程度上、兴趣培养上以及家务劳动的分配上等。因此,有的男孩以为粗鲁无礼、咄咄逼人甚至暴力行为就是“男子气”。而有的女孩却认为消极退缩、逆来顺受、不求进取就是“女人气”。这些都是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观念的盲目认同。
现代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在趋向缩小和接近。因此没必要把沉着、理智、勇敢、温柔等这些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且本该为人类两性所共有的美好品质贴上性别的标签。对现代人更应进行合乎科学、合乎时代要求的性别教育。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社会团体,也是个体早期性别角色形成的教育场所。家庭性别教育应得到重视,家长更应学会采取合理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使其人格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性别教育观念
家庭性别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形成性别角色所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性别角色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部分,对其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个体最初接触的社会团体,对个体早期性别角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教育范围和丰富的教育内容。大多数家庭都遵循着性别两元论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事实上,性别有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含义。家长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性别观念,才能对子女进行合理的性别教育,因此家庭性别教育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发生在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性别角色教育,是为男性和女性能在人生后期阶段具有适当的性别角色意识和行为而作准备。家庭性别教育是人最初接触到的社会团体性别教育初期,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双性化教育应该也必须从家庭性别教育开始。家庭性别教育通过差别教育塑造孩子的性别角色。进行双性化教育的关键是改变扩大差别教养的方式,以更一致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
首先,父母要克服刻板性别角色意识,为孩子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男女两性不是截然分开毫无僭越的。只要是他们身上表现出值得肯定的品质都要加以鼓励。
其次,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应采取一致的抚养方式,忽视孩子的社会性别角色差异。在性别角色行为上,不要对他们有过多的束缚。父母除了鼓励孩子玩各种本性玩的游戏和玩具,还可鼓励孩子玩异性特点明显的游戏和玩具。
第三,父母应努力创建一个两性平等互助的家庭氛围,意识到自身所扮演的性别角色模式,尽可能避免典型男性化和典型女性化倾向,为孩子模仿性别角色行为提供榜样。父亲要承担适量的家务劳动,积极抚养小孩,同孩子游戏,指导他或她形成坚强勇敢、活泼开朗的个性。母亲也应有自己的事业,鼓励孩子积极进取。孩子早期的性别角色行为是模仿成人,主要是父母习得的,因此父母在对孩子性别教育或家庭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最后,在孩子青春期,应淡化社会性别角色差异,使其在性别角色模式上有更多的灵活性。随着孩子的成长,性别角色类型逐步明确,并努力使自己的性别角色行为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类型的要求。这时父母应该全面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析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及形成的社会背景,让孩子积极地接受自己的性别,承认由于性别差异给人带来的不同要求及容易存在的长处和不足。更要让孩子了解未来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双性化要求,并帮助孩子有意识地摆脱由于性别差异给自身带来的发展上的局限性,超越性别的局限。父母对孩子未来的社会成就及其职业选择应给予更多的鼓励而不是以刻板性别角色来限制其选择与发展。
家庭性别教育由于其针对性强、对个体最直接,因此是最有影响的性别角色教育。在家庭中有意识地进行双性化教育,有利于形成个体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模式。这不仅对个体的全面发展有利,同时也利于缩小整个社会性别差异构建更为平等的两性社会。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双性化教育不仅能够得到家庭教育的重视,更有可能走进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为未来性别教育的发展趋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a9066d6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