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家陈鹤琴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欢迎阅读!
教育家陈鹤琴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思想家及心理学家,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担任教授,后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陈鹤琴在学前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更有《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之研究》等作品流传于世。他为我国学前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陈鹤琴,生于浙江上虞县百官镇。与文学家鲁迅的经历颇为相似,陈鹤琴本为医学专业,后认为“医生是医病的,我是要医人的”,便弃医从“教”,将教育事业认定为其一生的奋斗志向。在霍布金斯大学读书期间,陈鹤琴用三年的时间爬罗剔抉,参互考寻,广泛学习并深入了解学前教育相关知识。
在学习研究教育法的过程中,陈鹤琴对实验考察和启发式教育方式感受颇深,有其独到见解。为了践行自己的教育方法,陈鹤琴以其长子陈一鸣为对象,进行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观察和实验,连续跟踪记录了808天,最终写成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1940年3月,陈鹤琴先生在赴重庆参加国民教育会议途中,给桂林中山学校题词“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其力求避免传统的“死”教育,希望孩子们能够从生活中、自然中,通过亲身的体验活动来寻求成长的活力
第 1 页 共 3 页
和营养。正是在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思考当中,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逐步得以完善并进一步确定实施了“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可以说,这三大目标是在通过广泛吸收和改进现有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在教育史的广泛学习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陈鹤琴先生与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理论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不仅是受限于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实际国情,还源于他们出国留学期间都曾被教育学家杜威给予了诸多指导。因此,在教育理论方面,陈鹤琴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都有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认可和借鉴的痕迹。
回国后,陈鹤琴更致力于对家庭教育和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研究。他痛斥中国幼儿教育的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对幼稚园课程照抄照搬日本及欧美国家模式极其反感。并为此专门著文,提出适合中国国情和幼儿心理、教育原理、社会现状的15条主张。 1982年12月30日,陈鹤琴于南京病逝,享年91岁。每当想到先生,那段于1935年从先生笔下涌出的文字便浮现心头:“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这段话也被后人刻在了先生的墓志铭上。每每读到这段话,都会有一种深深的震撼。先生的主张和教育思想都是经过实践和观察得来的,尽管声明在望,先生依旧兢兢业业的奋斗在教育一线,身先士卒地走进儿童生活,用行动践行理论,以思想教
第 2 页 共 3 页
育人心。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儿童都已经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仍然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儿童渴望学习却缺少这样的机会。作为一名当代学前教育工作者,我时常以先生的这段话来勉励鞭策自己,希望愿先生的心愿早日达成,也期待我的努力可以使教育事业的未来更加美好和辉煌。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a3fdb1521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