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汉语—古书的读音》,欢迎阅读!
七、古書的讀音
一、通假字一般讀本字的音 《詩經·豳風·七月》:“八月剝棗。”“剝”,通“攴”。
《易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信,通“伸”。
麋,本义是鹿一类的动物。《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顾鸿雁麋鹿。” 通“眉”,《荀子·非相》:“伊尹之状,而无须麋。”
惠,本义是仁慈,恩惠。《论语·里仁》:“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通“慧”。《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
归,本义是女子出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通“馈”(馈),即赠的意思,《论语·阳货》:“归孔子豚。”
由,本义为“从”,《论语·雍也》:“谁能出不由户。” 通“犹”,《孟子·梁惠王下》:“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曾,本义为乃(副词),《论语·先进》:“曾由与求之问。” 通“增”,《孟子·告子下》:“曾益其所不能。” 通“层”。《楚辞·招魂》:“曾台累榭。”
辩,本义为巧言(依《说文》则本义为治),《礼记·王制》:“言伪而辩。” 通“辨”,《墨子·非攻》:“则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辩矣。”《庄子·秋水》:“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孟子·告子上》:“万锺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朱熹集注本“辩”作“辨”)。
輮,本义为车纲(车轮的外匡)。通“煣”用火烤木材使弯曲或伸直。[rǒu],《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具,本义为具办,《说文》:“具,共置也。” 通“俱”,《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舟,本义是船。通“周”,《诗经·大雅·公刘》:“何以舟之?”
时,本义是一年四季的季,《说文》:“时,四时也。” 通“是”,《诗经·周颂·嘻嘻》:“率时农夫,播厥百穀。”
二、古字讀今字的音
《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説,後來寫作“悅”。
《論語·憲問》:“知者不惑。” 知,後來寫作“智”。
《左傳·隱公元年》:“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後來寫作“避”。
七、古書的讀音
賈誼《治安策》:“一脛之大幾如要。” 要,後來寫作“腰”。
《莊子·天下》:“飛鳥之景未嘗動也。” 景,後來寫作“影”。
《孟子·萬章上》:“若己推而內之溝中。” 內,後來寫作“納”。
三、詞性、詞義改變引起讀音改變——破讀
《孟子·公孫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王[wànɡ],統一天下而稱王。
《荀子·天論》:“天不爲人之惡寒也輟冬。” 爲[wèi],因爲。惡[wù],厭惡。
《禮記·大學》:“如好好色。” 好[hào],喜歡,愛好。
《史記·項羽本紀》:“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從[zònɡ],使……隨從,讓……跟隨。騎[jì]:騎兵。
《史記·淮陰侯列傳》:“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衣[yì],給……穿。食[sì],給……吃。
(“破讀”的音主要在聲調,而且大多數是把原來的平聲,或上聲、入聲字變讀爲去聲。因此,去聲是我們認識古書中破讀音的重要綫索。破讀大約起源于漢代,魏晉以後大量出現。晉宋以來的字書、韻書和古書註釋裡對如字和破讀字對分辨都比較嚴格。
唐代陸德明的《經典釋文》、宋代賈昌朝的《群經音辨》比較集中地辨析了一批字的本音和破讀音。)
四、專有名詞保留舊音 (1)國名
龜兹[qiū cí] 大宛[dà yuān] 康居[kānɡ qú] 身毒[yuān dǔ] (2)族名:
吐谷渾[tǔ yù hún] 葷粥[xūn yù] 先零[xiān liánɡ] (3)地名
鎬京[hào jīnɡ] 不羹[bù lánɡ]
陽夏[yánɡ jiǎ] 番禺[pān yú]
(4)人名
契[xiè] 皋陶[gāo yáo]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a10d8f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