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小波中篇小说《黄金时代》导读》,欢迎阅读!
王小波中篇小说《黄金时代》导读
王小波中篇小说《黄金时代》导读王小波,1952年生于北京。中学毕业后在云南、山东等地下乡,先后做过农场职工、农民、工人和民办教师。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匹斯堡大学。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过教,最终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辞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黄金时代》是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是作品系列之“时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该系列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王小波《黄金时代》的问世,实现了知青文学的突破。作品中对性爱的正面书写,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迥异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知青小说。
众所周知,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非性的年代。在非性的年代里,性才会成为生活的主题。古人说:“食色性也。”想爱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为人性的障碍。性爱是在人的本能的基础上产生男女之间、使人获得特别强烈而愉说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交往,在这个意义上两性世界的和谐与性爱文明的缔建,取决于人类在多大程度上珍视和创建一个成熟、健全的性爱生存境况和发展机制。
小说让读者了解非性年代带给人们束缚的同时,也用稀松平常的口吻展现了人们对性的真诚渴望,竭力规劝和引导着大众对性的健康认知,这对节制原欲时期的人来讲是写实快感的还原,对现代人而言,
也是—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表达。王小波笔下的性同以往文学中的性有很大的不同,他既不同于劳伦斯把性写成美,也不同于《金瓶梅》把性写成丑,以警世劝善为目的。他笔下的性就如同生命本身,健康、干净,既蓬勃又恬淡。
《黄金时代》还原了“文革”时期荒诞的社会现象。谈到“荒诞”,很容易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寻到踪迹,如卡夫卡、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的作品。当时的中国也同样存在着荒诞现象,只是在“集体遗忘”的氛围里,敢于或者愿意将此揭露出来的作家并不多,王小波算是其中一个。他的文字以一针见血的迅猛气势,让被普通民众甚至有些文人学者刻意“神秘化”的荒诞现象,在读者面前赤裸裸地重现。
例如,民众将伦理道德、作风品质作为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大规模声讨陈清扬时,不去探究评判的标准,只基于自身毫无证据的立场,主观臆断得出罪行,空降到自以为不偏不倚的目标身上,并且对于这种情况大家都以毫不自省的姿态习以为常。王小波的小说作为坚持真相的一方,让读者清楚了解到,那个时代大部分人的道德底线其实早已跌落至最低点,民众以给别人判定空无的罪行进而显示自己的高尚为乐。如此令人发指的丑陋行径,却难以见诸于作家的笔瑞,《黄金时代》是不可多得的展示时代荒诞真相的作品。
《黄金时代》刻画了极具叛逆和颠覆个性的陈王二人,也刻画出一群灵魂丑恶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物,尤其是陈王二人的形象所蕴涵的文化精神价值给读者以新的启示。小说不仅刻画人物,
小说的指向是对“文革”历史的现实批判,同时是对深层次的理性、自由和个人生命的张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a0aa778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7.html